异构平台轮询出现问题 10912

本文记录了一次异构轮询出现故障后的排查过程,主要关注IEPG与SM之间的交互问题,通过分析日志文件定位到区域码配置错误导致的服务异常。
异构轮询又问题  查哪些服务器啊
黄维升 11:18:02 
报什么错
MiltonZhong 11:18:10 
10912
黄维升 11:18:14 
IEPG,MAP
黄维升 11:19:07 
iepg的日志在iepg/iepg-jetty/iepg/log下
黄维升 11:19:26 
MAP的在sm/coship-sm/sm/log/下
MiltonZhong 11:20:29 
  IEPG1日志就卡在这里了
MiltonZhong 11:20:44 
系统繁忙什么的
黄维升 11:21:05 
这个跟故障没关系
黄维升 11:21:16 
你看现在的时间
黄维升 11:21:18 
11:21
黄维升 11:21:25 
你找这附近的日志
MiltonZhong 11:21:37 
那女的说很早就这样了
MiltonZhong 11:21:45 

黄维升 11:21:47 
注意查一下错误代码表
黄维升 11:21:57 
10912的话是发给SM没回复
黄维升 11:22:08 
证明鉴权的过程是正常的
黄维升 11:22:15 
你应该直接找SM的日志
黄维升 11:22:24 
不需要看IEPG
黄维升 11:22:44 
这个你有没有
11:22:45 
对方取消在线传输,转为发送离线文件“Portal消息框提示列表-2012.7.24修正.doc”(193.00KB)。 

黄维升 11:22:51 
我记得都发你们的了
11:23:05 
 

黄维升 11:23:12 
发出NGOD-S1 Session Setup请求后已过10秒,尚未收到session manager的响应后,中间件触发10912事件。
黄维升 11:23:24 
Setup请求是在鉴权之后发出的
黄维升 11:23:36 
所以PT是生成的,鉴权过程没有问题
黄维升 11:23:40 
不然不会有SETUP
黄维升 11:23:45 
直接看MAP日志吧
MiltonZhong 11:32:02 

黄维升 11:32:20 
不是这些
黄维升 11:32:26 
看会话流程
黄维升 11:32:32 
之前跟你们讲的那些
黄维升 11:32:40 
从setup请求开始
黄维升 11:32:44 
一步步分析
MiltonZhong 11:34:22 

MiltonZhong 11:34:26 
这个有没有问题
黄维升 11:34:34 

黄维升 11:34:44 
看上面的区域码是多少
黄维升 11:35:02 
qamname
MiltonZhong 11:36:33 
qam_name=1001
黄维升 11:36:48 
区域码不对
MiltonZhong 11:36:57 

黄维升 11:37:09 
盒子是不是重启过
MiltonZhong 11:38:02 
早上8点多的时候重启过
MiltonZhong 11:38:10 
8点30分
黄维升 11:38:51 
那就是了
黄维升 11:39:01 
手动把区域码改为3160吧


进入电视机的 系统设置  然后按 96956   进入一个界面,进入双向....................设置区域代码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平滑加权轮询和最小连接这两种负载均衡算法的实现和比较。首先,我得先回忆一下这两种算法的基本概念。 平滑加权轮询,之前看过引用4提到,它通过动态调整权重来分配请求,每轮选权重最大的服务器,然后调整临时权重,这样可以更均匀地分配,避免简单轮询带来的不均衡问题。比如,每个服务器有初始权重,每次选中后减去总权重,再重新加上自己的权重,这样就能平滑分配,而不是突然减少权重。 然后是最小连接算法,应该是指选择当前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来处理新请求。这样可以避免某些服务器过载,把请求分散到压力较小的节点上。引用2里提到平衡性很重要,最小连接应该能提高平衡性,尤其是当服务器处理能力不同的时候。 接下来需要比较它们的实现方式。平滑加权轮询可能需要维护每个服务器的当前权重,并在每次选择时更新这些权重。而最小连接则需要实时跟踪每个服务器的活跃连接数,可能需要一个计数器,每次请求来的时候遍历所有服务器找到连接数最少的。 性能方面,平滑加权轮询的时间复杂度可能比较低,因为每次选择只需要比较权重,O(n)的时间。而最小连接每次都要遍历所有服务器找最小值,也是O(n),不过如果有大量服务器,可能需要更高效的数据结构,比如优先堆,这样查找最小值可以更快,O(1)的时间,但更新连接数时可能需要O(log n)的时间。 适用场景的话,平滑加权轮询适合服务器处理能力相近但权重不同的情况,比如引用5提到的带权重的随机算法,这里加权轮询能更好地利用高性能服务器。而最小连接适合处理长连接或任务处理时间差异大的情况,比如有些请求处理时间较长,用最小连接可以动态调整,避免某些服务器积压太多请求。 优缺点方面,平滑加权轮询的优点是平滑分配,权重高的服务器能按比例处理更多请求,缺点是无法实时感知服务器状态,比如某个服务器突然变慢,它还是会继续分配请求。而最小连接能动态根据当前负载调整,更灵活,但需要维护连接数,可能增加系统开销,尤其是在高并发时频繁更新连接数可能会有性能问题。 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算法。比如,如果服务器配置差异大且希望按权重分配,平滑加权轮询更合适。如果是实时负载变化大,需要动态调整,最小连接更好。此外,引用3提到负载均衡的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和可用性,这两种算法在不同场景下各有优势。 最后,用户可能还想了解如何在实际中实现这些算法,比如代码结构或者具体步骤,是否需要考虑线程安全等问题。例如,平滑加权轮询中的权重调整是否需要加锁,而最小连接中的计数器是否需要原子操作等。</think>### 平滑加权轮询 vs 最小连接负载均衡算法分析 #### 一、**算法原理与实现** 1. **平滑加权轮询(Smooth Weighted Round Robin, SWRR)** - **核心思想**:根据服务器权重动态分配请求,通过调整临时权重实现平滑分配。每轮选择当前权重最高的服务器,选中后将该服务器权重减去总权重,其他服务器权重按原值累加[^4]。 - **实现步骤**: 1. 初始化每个服务器的权重(如权重为$W_i$)。 2. 每轮选择当前临时权重最大的服务器。 3. 将选中服务器的临时权重减去总权重(例如总权重为$W_{\text{total}} = \sum W_i$)。 4. 所有服务器的临时权重增加其原始权重。 - **代码示例(Python伪代码)**: ```python servers = [{'weight': 3, 'current': 3}, {'weight': 2, 'current': 2}, {'weight': 1, 'current': 1}] total_weight = 6 for _ in range(10): selected = max(servers, key=lambda x: x['current']) selected['current'] -= total_weight for s in servers: s['current'] += s['weight'] ``` 2. **最小连接(Least Connections)** - **核心思想**:将新请求分配给当前活跃连接数最少的服务器,适用于处理时间差异较大的场景(如长连接服务)[^2]。 - **实现步骤**: 1. 维护每个服务器的活跃连接数计数器。 2. 每次请求选择计数器值最小的服务器。 3. 分配请求后递增该服务器的计数器,请求完成后递减。 - **代码示例(Python伪代码)**: ```python servers = [{'connections': 0}, {'connections': 0}, {'connections': 0}] def select_server(): return min(servers, key=lambda x: x['connections']) ``` --- #### 二、**性能与适用场景对比** | **维度** | **平滑加权轮询** | **最小连接** | |-------------------|---------------------------------------------------|---------------------------------------------| | **时间复杂度** | $O(n)$(遍历服务器列表选择权重最大的) | $O(n)$(遍历服务器列表选择最小连接数)[^2] | | **动态适应性** | 依赖预设权重,无法实时感知服务器负载变化 | 实时响应服务器负载变化(如CPU、连接数)[^2] | | **适用场景** | 短连接、服务器处理能力相近但权重不同的场景[^5] | 长连接、任务处理时间差异大的场景[^3] | | **平衡性** | 按权重分配,长期分布均匀但短期可能有倾斜 | 动态平衡,更贴近实际负载[^3] | --- #### 三、**优缺点总结** 1. **平滑加权轮询** - **优点**: - 权重分配平滑,避免传统轮询的突发集中问题。 - 算法简单,无需实时监控服务器状态。 - **缺点**: - 无法根据服务器实时负载调整(如CPU、内存占用)。 - 高权重服务器可能长期占用资源,导致低权重服务器饥饿。 2. **最小连接** - **优点**: - 动态感知负载,适合异构服务器集群。 - 避免单点过载,提升系统整体吞吐量。 - **缺点**: - 需要维护连接计数器,增加系统开销。 - 对短连接场景不敏感(连接数变化频繁)。 --- #### 四、**如何选择?** - **选平滑加权轮询**:当服务器性能差异固定且需按权重分配(如服务器配置比例3:2:1)[^5]。 - **选最小连接**:当服务器负载波动大或处理时间差异显著(如视频流处理、数据库长查询)。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