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可供年轻人随意消遣的东西,实在太少。物质层面而言,虽然足球、篮球和高尔夫球已经相当普及,但是一旦触及场地、成本和个人身体素质等瓶颈问题,你就会认同我的观点。精神层面而言,情况稍微复杂:【1】谈恋爱是个不错的游戏,但是分寸很难把握。要想让自己碰巧单身然后和一个一见倾心的人儿撞个满怀——需要一点运气。不过,运气正如大转轮里面的彩球,除了瞎撞,也没有别的办法。【2】看电影是个很好的消遣,但是,为什么年纪大点的人就不爱看呢?我寻找答案的方法是,在短时间内通过积累观看电影的数量来加速自己审美年龄增大的过程。结果发现,我也变得不爱了。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厌倦,不是因为厌倦,而是因为看透。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如果没有舆论的烟雾弹来粉饰,你就会发现,它既无创意,又无诚意,根本就是在侮辱观众智商。【3】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深有同感。读书这种娱乐形式流传时间最为长久,虽然阅读工具有所变迁,但无关宏旨。凡能够历久不衰的东西,总是有其力量存在。比如:经过30年考验的一定是本好书;看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交谈;文字能够给你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读书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反省自己。所有这些,正好解释了一则让我纳闷很久的消息:“在过去的十年,美国人阅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比例,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这比油价上涨还更让他们害怕,跳了一堆专家出来说,这样下去,越来越浅薄,将来会完蛋。”【4】有一位医生告诉我,每次倒立五分钟,就能够顶上两小时的睡眠。我觉得,谈恋爱,看电影,读书就是这种性质的睡眠——有愉快的过程,不用大费周张,还可以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