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阿里巴巴是自己搭台,商家来唱戏;现在,阿里云是自己搭好平台,努力为合作伙伴赋能。
在查尔斯·曼恩所写的《1493:发现哥伦布创造的新世界》一书中讲到,蚯蚓这种并不起眼的蠕虫也跟随着哥伦布的足迹进入北美洲,它们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移民”。蚯蚓到来后开始分解落叶、疏松土壤、加快营养的交换,使得植物更容易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北美洲农业作物的生产效能。
当然,在北美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只有小小的蚯蚓起到了巨大作用;就像今天也并非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出现推动人类进入数字社会、智能社会,还有许许多多像阿里云这样的科技企业,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共同完成了人类社会的再次转型。
就像不久前阿里云副总裁金戈在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所说的那样:阿里云提供的是公共基础设施,我们要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更多的客户应用场景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互为蚯蚓、互相促进。
过去,人们之所以把阿里巴巴看作是一家生态企业,是因为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聚集了无数的买家和买家,平台生态浑然天成;但现在在技术领域,阿里云正在扭转人们对阿里巴巴的这一固有印象,努力成为技术生态的关键一环。
强调两个100% 云合计划渐成无界生态
在参观杭州云栖大会展区时,笔者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云栖大会早已不是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秀场,而是一次前沿科技盛宴。以本次云栖大会为例,包括英特尔、SAP、浪潮等在内的来自16个国家与地区的400多家企业在这里所展示的前言科技,涵盖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城市大脑、医疗与生命科学、FinTech及物流等诸多领域。
生态系统的繁荣也让阿里云意识到,是时候迭代自己的生态策略了。早在2014年,阿里云就针对合作伙伴推出了“云合计划”;但当时的“云合计划”所突出的更多还是招募伙伴,让伙伴到阿里云的平台上一展身手。
在过去三年间,云计算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尤其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全面激活了方兴未艾的云生态系统。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说,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已经不合时宜,每个企业都是这个数字化生态中的一块“积木”,只有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图谱。
玩过乐高积木的人都知道,乐高底板是所有积木赖以搭建的重要基础,搭建者可以在一个底板上搭出自己想要的任何物品。可以说,在通用性上,底板比基础积木更加具有通用性。在数字化转型中,被誉为“水、电”一样的云计算更像是那个底座。
而阿里云“云合计划”的迭代升级表明,阿里云就是要成为那块通用型最强的乐高底板。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金戈全面解读了阿里云重新定义之后的生态战略:3311。即三个坚定、三个生态、一个承诺、一个目标。
其中,三个坚定指的是坚定的投入产品技术、坚定的走生态道路、坚定的捍卫客户数据;三个生态指的是销售生态、技术生态、服务生态;一个承诺是阿里云的产品支持100%的被合作伙伴集成;一个目标则是阿里云的业务100%的开放给合作伙伴。
在笔者看来,相比较三个坚定和三个生态,两个100%更让人动容,这意味着阿里云面向合作伙伴毫无保留的开放;这同时也与当下整个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云计算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分久必合,而是彼此充分开放、无缝融合,让走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需求任意组合、按需取用。
生态构建不是曲高和寡 而是道近易从
在杭州云栖大会上,业界对阿里云与SAP、VMware、西门子三家全球科技厂商的战略合作最为关注。阿里云与这三大巨头的合作可谓各有侧重,其中与SAP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与西门子的合作则着力在工业物联网层面,与VMware的合作主要是为了构建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这些合作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每一个合作伙伴在业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也非常之大。甚至,每一个合作都对业界有着不小的影响。以阿里云与VMware的合作为例,众所周知,VMware在企业本地的私有云部署方面产品组合上地位超然,成为大多数企业在构建私有云时的首选;而阿里云则在公有云市场,仅名列AWS和Azure之后,在中国市场更是一骑绝尘。
在笔者看来,在云计算市场合纵连横不断的今天,阿里云和VMware的携手无疑符合双方的商业诉求,并为混合云依然是市场主流的当下注入了一股强劲动力;不过双方的合作并非只是让客户拥有阿里云+VMware的混合云那么简单,而是联手打造面向不同行业客户需求的混合云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价值。
但相比较阿里云与科技巨头们的合作,笔者更看重阿里云与那些本土企业、创业企业乃至普通开发者的互动。以浪潮云ERP为例,2017年6月浪潮云ERP就加入了阿里云的“云市场计划”,旗下的财务共享云、人力云、浪潮云会计等十余个产品全部在阿里云市场上架,其中浪潮云会计更是成为同类产品中最受客户欢迎的应用之一。
也正是在此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云合联盟,并推出了全新的生态扶持计划——“云合100”,依据这一计划,阿里云希望支撑100+家核心伙伴在自己的平台上实现营收超过1亿元,并孵化出30+家上市企业。对此,金戈强调,云合联盟要做有情有义的人、做有水平的事,首先要不辜负合作伙伴对阿里云的信任,其次要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云合联盟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云粒智慧几个月刚刚由中国联通和阿里云共同出资成立。站在巨人肩上的云粒智慧,一方面借助中国联通基础设施能力,对政企客户的研究、设计、继承和交付经验;另一方面则借助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致力成为中国最强的政企应用软件服务供应商。
不管是像SAP、VMware等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是像浪潮这样的国内企业,或者像云粒智慧这样的初创企业,对于阿里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每一个再小的个体都能够有自己的生态,只有将这些小的生态融合起来,才能形成大的生态,阿里云显然深谙此道;若不然也不会有数百家企业共聚云栖小镇的盛会。
走向数字化转型未来 生态体成就经济体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让包括阿里云在内的云计算企业意识到了构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生态系统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开展。秉承“伙伴优先、共生共存共赢”的原则,阿里云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正在全面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来。
在零售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零售过程中,零售业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已经不再适用,如何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模式成为核心所在。面对这一转变,埃森哲与阿里云共同打造了新零售全渠道中台解决方案,从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出发,重新定义了人、货、场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场和人、货的融合。借助新零售工作台,企业可以统一管理最终触达消费者的店铺、卖场和线下线上商铺,大大提升了消费体验和企业的经营管理。
作为首家拥有阿里云专属服务团队的国际咨询公司,2016年德勤就与阿里云共同成立了“德勤-阿里云管理创新实验室(DAMI-Lab)”,双方共同打造的电商、O2O业务、SCRM、移动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多家大型央企。在某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旗下31家公司、三万多个加油站、两万多家便利店都通过德勤与阿里云打造的全渠道营销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客户端所有数据的聚合,使得跨渠道的营销手段更为丰富,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增加了客户与企业的黏性。
汉得是我国最早一批本地化的ERP咨询实施公司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顾问资源,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汉得也在积极布局企业上云、智能制造、新零售、供应链优化、物联网、智能决策分析等多个技术领域。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汉得发现,企业在传统信息化建设上往往存在烟囱式的多系统架构、数据价值难以体现等难题。为此,汉得与阿里云合力打造了“双中台架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改善烟囱架构,识别数据与服务,提升业务响应效率,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两年前,太极股份与阿里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政务、智慧城市等行业市场应用;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太极和阿里云的合作已经在北京、天津、广东、陕西等地落地,打造了众多标杆用户。以双方共同打造的政务云为例,一方面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则通过开放的方式构建更多的第三方应用,为政务畅通服务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要建设成为一家技术驱动,使商业有所不同,创造商业新赛道的数字经济体;对于中国来说,数字中国则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的新战略,范围更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其中,创造一个多元化的生态,让参与各方形成合力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欢迎讨论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常言道”已入住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界面、UC、号外等多个媒体平台。有合作意向请发送邮件至323579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