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为一名开发人员我们经常会听到HTTP协议、TCP/IP协议、UDP协议、Socket、Socket长连接、Socket连接池等字眼,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及原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清楚,这篇文章就从网络协议基础开始到Socket连接池,一步一步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
文章比较长建议收藏点赞观看,文末有惊喜哦~~
七层网络模型
首先从网络通信的分层模型讲起:七层模型,亦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自下往上分为:物理层、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所有有关通信的都离不开它,下面这张图片介绍了各层所对应的一些协议和硬件。
通过上图,我知道IP协议对应于网络层,TCP、UDP协议对应于传输层,而HTTP协议对应于应用层,OSI并没有Socket,那什么是Socket,后面我们将结合代码具体详细介绍。
TCP和UDP连接
关于传输层TCP、UDP协议可能我们平时遇见的会比较多,有人说TCP是安全的,UDP是不安全的,UDP传输比TCP快,那为什么呢,我们先从TCP的连接建立的过程开始分析,然后解释UDP和TCP的区别。
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
我们知道TCP建立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而断开连接需要经过四次分手,那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分别做了什么和如何进行的。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为x+1(Sequence Number+1);同时,自己自己还要发送SYN请求信息,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y;服务器端将上述所有信息放到一个报文段(即SYN+ACK报文段)中,一并发送给客户端,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然后将Acknowledgment Number设置为y+1,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这个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TCP三次握手。
完成了三次握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以上就是TCP三次握手的总体介绍。通信结束客户端和服务端就断开连接,需要经过四次分手确认。
第一次分手:主机1(可以使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设置Sequence Number和Acknowledgment Number,向主机2发送一个FIN报文段;此时,主机1进入FIN_WAIT_1状态;这表示主机1没有数据要发送给主机2了;
第二次分手:主机2收到了主机1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1回一个ACK报文段,Acknowledgment Number为Sequence Number加1;主机1进入FIN_WAIT_2状态;主机2告诉主机1,我“同意”你的关闭请求;
第三次分手: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报文段,请求关闭连接,同时主机2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分手:主机1收到主机2发送的FIN报文段,向主机2发送ACK报文段,然后主机1进入TIME_WAIT状态;主机2收到主机1的ACK报文段以后,就关闭连接;此时,主机1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Server端已正常关闭,那好,主机1也可以关闭连接了。
可以看到一次tcp请求的建立及关闭至少进行7次通信,这还不包过数据的通信,而UDP不需3次握手和4次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