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Engine (GEE)是一个强大的云平台,用于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在GEE中,mask()和updateMask()是两个常用的函数,用于在图像处理过程中掩盖或剔除不感兴趣的区域。虽然它们的功能相似,但在使用和效果上有一些区别。
- mask()函数:
mask()函数用于将图像的某些像素值设置为无效值(例如,将其遮罩)。这意味着在对图像进行计算或可视化时,被遮罩的像素将被忽略。这个函数接受一个布尔类型的图像作为输入,其中像素值为true的位置将被保留,而像素值为false的位置将被遮罩。
下面是一个使用mask()函数的示例代码,该代码将遮罩掉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小于0.5的区域:
// 加载图像
var image = ee.Image('LANDSAT/LC08/C01/T1_TOA/LC08_123032_20140515')
本文介绍了Google Earth Engine (GEE)中mask()和updateMask()的区别。mask()函数创建新的遮罩,将像素值设为无效,而updateMask()则在现有遮罩上操作,只更新像素值。两者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时提供灵活控制。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