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现状
缝合线行业,特别是在医学领域,指的是手术缝合线或医用缝合线,用于外科手术或外伤处置中的结扎止血、缝合止血和组织缝合。这些缝合线根据其材质和特性,可以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可吸收线在人体内可以被降解和吸收,避免了二次拆线的痛苦,而不可吸收线则需要在手术后通过拆线来移除。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数量的增加,缝合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缝合线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例如,有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用缝合线市场规模已超过85亿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医疗支付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全球竞争格局
缝合线市场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存在大量国内外企业。国外企业如Johnson & Johnson(强生)、Medtronic(美敦力)等,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如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利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整体来看,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全球市场规模
全球缝合线市场规模同样在持续增长。据路亿市场策略统计:2024年全球缝合线市场规模大约为1092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1348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1%。就销量而言,2024年全球缝合线销量为 ,预计2031年将达到 ,年复合增长率为 %。
全球缝合线(缝合线)主要厂商有Johnson & Johnson Medical、Medtronic、Peters Surgical、B.Braun、Internacional Farmacéutica等,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有超过35%的市场份额。
目前北美是全球最大的缝合线市场,占有大约25%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欧洲和中国市场,占有超过30%的份额。
四、市场驱动因素
医疗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等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手术缝合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可支配收入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了高端医用耗材的市场需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了缝合线市场的增长。
五、阻碍因素
技术水平差距:国内企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限制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原材料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竞争日益激烈,给缝合线生产企业带来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