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实战——使用变分自编码 - 器生成面部图像
0. 前言
在自编码器和变分自编码器上,我们都仅使用具有两个维度的潜空间。这有助于我们可视化自编码器和变分自编码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并理解自编码器和变分自编码潜空间分布的区别。在本节中,我们将使用更复杂的数据集,并了解增加潜空间的维度时,变分自编码器的图像生成效果。
1. 数据集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使用 CelebFaces Attributes (CelebA) 数据集训练一个新的变分自编码器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VAE)。CelebA 数据集包含了 200,000 多张人脸部彩色图像,每张图像都标注了各种标签(例如戴帽子、微笑等):

当然,训练 VAE 时并不需要这些标签,但当我们探索如何在多维潜空间中捕获这些特征时,这些标签将会派上用场。VAE
本文介绍了使用变分自编码器(VAE)生成面部图像的过程,包括数据集分析、训练VAE、生成新图像以及在潜空间进行算术运算以改变图像特征。通过对 CelebA 数据集的训练,VAE成功捕捉了脸部关键特征,并能生成新的面部图像,展示了生成模型的潜力。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