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Matplotlib可视化(7)——多方面自定义统计图绘制
前言
在系列博文的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自定义绘图的颜色和样式,以使得绘制更加精美、符合审美要求。可以用Matplotlib绘制出复杂而又精美的统计图,同时也讲解了注释的用法,使统计图变得清晰简洁。但这些仅仅是Matplotlib绘图包强大功能的冰山一角。
当我们使用一个绘图包时,我们需要其涵盖的内容极其多样: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使用最少的代码和技巧创建任何类型的图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灵活的自定义图形的所有方面。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目标,Matplotlib在这两个目标之间提供了优异的平衡。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如何在多个方面自定义图形。
多个子图的合成
有时,我们希望检查数据的多个方面。例如,查看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我们不仅希望得到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时间与风力、PM2.5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此时我们希望同时展现时间-温度、时间-风力、时间-PM2.5三个不同的图形,Matplotlib提供了将多个图形组合在一起的方法。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t = np.linspace(-np.pi, np.pi, 1024)
grid_size = (4, 2)
plt.subplot2grid(grid_size, (0, 0), rowspan = 3, colspan = 1)
plt.plot(np.sin(2 * t), np.cos(0.5 * t), c = 'm')
plt.subplot2grid(grid_size, (0, 1), rowspan = 3, colspan = 1)
plt.plot(np.cos(3 * t), np.sin(t), c = 'c')
plt.subplot2grid(grid_size, (3, 0), rowspan=1, colspan=3)
plt.plot(np.cos(5 * t), np.sin(7 * t), c= 'y')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Tips:使用plt.subplot2grid()可以定义一个R行、C列的网格。然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图形渲染到所定义的网格中。
plt.subplot2grid()
函数有四个常用参数:
- 第一个参数是网格的行数和列数,作为元组传递,例如我们想要一个R行、C列的网格,则需要传递(R,C)。
- 第二个参数用于确定图形在网格中的坐标,也作为元组传递。
- 可选参数
rowspan
定义图形将占据多少行。 - 可选参数
colspan
定义图形将占据多少列。
调用plt.subplot2grid()
后,对plt绘图的下一次调用将在指定的矩形区域内绘制图形,同理,要在网格的另一个区域中绘制下一个图形,需要再次调用plt.subplot2grid()
。
在示例中,定义了一个2x4的网格。前两个图形占据了1列、3行,第三个图形占据了两列、一行。一旦绘制了所有的图形,就需要调用pyplot.tight_layout()
按照定义自动排列所有图形,确保它们彼此不重叠。
为每个子图添加标题
我们已经可以将多个子图合成在一个图形中,但是每个子图可能还需要有自己的标题,可以使用plt.title()
为每个子图添加标题: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def get_radius(t, params):
m, n_1, n_2, n_3 = params
u = (m * t) / 4
return (np.fabs(np.cos(u)) ** n_2 + np.fab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