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下降算法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本文将介绍梯度下降算法的原理,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实现。
一、梯度下降算法原理
梯度下降算法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使其逼近最优解。其基本原理如下:
-
初始化参数:首先需要初始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通常使用随机数来进行初始化。
-
前向传播:根据当前的权重和偏置,进行前向传播计算得到预测值。
-
计算损失:将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计算损失函数的值。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和交叉熵(Cross Entropy)等。
-
反向传播:通过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对各个参数的梯度。从输出层开始,将梯度反向传播至隐藏层和输入层,更新各层的参数。
-
更新参数:根据梯度和学习率(learning rate),更新网络的参数。学习率决定了每次更新的步长,过大的学习率可能导致无法收敛,而过小的学习率则会使训练过程变慢。
-
重复迭代:重复进行步骤2至步骤5,直到损失函数达到预设的阈值或经过一定的迭代次数。
二、梯度下降算法的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梯度下降算法的源代码实现(以单个神经元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初
本文深入探讨了梯度下降算法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应用,介绍了算法原理,包括参数初始化、前向传播、损失计算、反向传播和参数更新。还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源代码实现,帮助读者理解这一核心优化方法。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