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链路追踪 — Overview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链路追踪的概念,起源于Google的Dapper系统,包括追踪(Trace)和跨度(Span)的概念。Dapper通过Trace Tree记录服务间的调用关系,便于性能分析和问题定位。OpenTelemetry Tracing则定义了一种通用的Tracing数据模型和接口,使得不同分布式追踪系统间可以互换,并详细描述了Span的状态和属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分布式链路追踪

分布式链路追踪最早在 Google 在 2010 年发表的论文《Dapper : a Large-Scale Distributed Systems Tracing Infrastructure》中提出。主要包含了 2 个概念:

  1. 追踪(Trace):从 Client 发起的 RequestX 抵达系统的边界开始,记录 RequestX 流经的每一个系统服务,直到到向 Client 返回 Response 为止,这整个过程就称为一次追踪。

  2. 跨度(Span):由于每次 Trace 都可能会调用数量不定、坐标不定的多个服务,为了能够记录具体调用了哪些服务,以及调用的顺序、开始时点、执行时长等信息,每次开始调用服务前都要先埋入一个调用记录,这个记录称为一个跨度。

Dapper 使用以 Span 为 Node 的 Trace Tree(跟踪树)来构建跟踪模型。并为每个 Span 记录了一个可读的 span name、span id 和 parent id,这样就能重建出一次分布式跟踪过程中不同跨度之间的关系。没有 parent id 的 Span 被称为 Root Span。一次特定跟踪的所有相关 Spans 会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144输出通道可切换电压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系统总体架构、FPGA硬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系统由上位机控制软件(PC端)、FPGA控制核心和高压输出模块(144通道)三部分组成。FPGA硬件设计部分详细描述了Verilog代码实现,包括PWM生成模块、UART通信模块和温度监控模块。硬件设计说明中提及了FPGA选型、PWM生成方式、通信接口、高压输出模块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要点。上位机软件采用Python编写,实现了设备连接、命令发送、序列控制等功能,并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用于方便的操作和配置。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硬件设计和编程基础的电子工程师、FPGA开发者及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多通道电压输出的实验环境或工业应用场景;②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FPGA在复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PWM控制、UART通信及多通道信号处理;③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平台,用于测试和验证不同的电压源控制算法和策略。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建议读者先熟悉FPGA基础知识和Verilog语言,同时具备一定的Python编程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硬件电路图和代码注释,逐步理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此外,实际动手搭建和调试该系统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设计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范桂飓

文章对您有帮助就请一键三连:)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