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GNet结构分析

VGGNet是由Oxford大学的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出的,以VGG-16和VGG-19著名。VGG的特点是卷积层深度增加,空间分辨率递减,通道数递增。这种结构有助于从输入图像平滑过渡到分类向量。与ResNet相比,VGG在分辨率缩小方面有所不同,且在ImageNet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VGG还有适用于CIFAR数据集的变种,网络结构更为简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VGG是Visual Geometry Group,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的缩写。他们组参加ILSVRC 2014时候组名叫VGG,所以提交的那种网络结构也叫VGG,或者叫VGGNet。VGG和GoogleNet同在2014年参赛,图像分类任务中GoogLeNet第一,VGG第二,它们都是重要的网络结构。

VGG相应的论文“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下载地址:https://arxiv.org/abs/1409.1556

VGG比较出名的是VGG-16和VGG-19,最常用的是VGG-16。各种VGG的网络结构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VGG-16有16个卷积层或全连接层,包括五组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即:16=2+2+3+3+3+3。这个结构应该牢记于心。

认真比较ResNet和VGG,你会发现ResNet的第一个卷积层的stride=2,因此在分辨率缩小相同倍数(32倍)的情况下,它不需要像VGG那样在最后一组卷积层后面跟一个stride=2的pooling层。

VGGNet的卷积层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特征图的空间分辨率单调递减,特征图的通道数单调递增。

这样做是合理的。对于卷积神经网络而言,输入图像的维度是HxWx3(彩色图)或者是HxWx1(灰度图),而最后的全连接层的输出是一个1x1xC的向量,C等于分类

<think>嗯,用户想要了解VGGNet的网络结构图。首先,我得回忆一下VGGNet的基本信息。VGGNet是由牛津大学的Visual Geometry Group提出的,主要是在2014年的ILSVRC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了更深的网络结构,并且全部采用3x3的小卷积核。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用户可能需要的具体内容。用户提到“网络结构图”,所以可能需要各层的详细配置,比如卷积层的数量、滤波器尺寸,以及池化层的位置等。VGGNet有不同的版本,比如VGG16和VGG19,数字代表层数。所以应该先说明常见的VGG16和VGG19的结构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架构特点。 然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按照系统级指令的要求,分步骤解释。可能需要从输入开始,逐步介绍每个块的结构,比如每个块包含几个卷积层,然后是池化层,再进入下一个块。同时,注意参数的变化,比如通道数从64开始,每次池化后翻倍,直到512。 另外,用户可能对为什么使用3x3的卷积核感兴趣,虽然问题中没有直接问,但在介绍结构时可以简要提到,比如减少参数数量,增加网络深度和非线性能力。不过,根据用户的问题,可能不需要深入这部分,但如果有余力可以稍微提及。 需要检查是否需要提到全连接层部分,因为VGGNet后面通常有三个全连接层,最后接softmax分类器。这也是结构图中的重要部分,不能遗漏。 还要注意使用LaTeX格式的数学表达式,比如卷积层的尺寸用$3\times3$,通道数用$64$, $128$等,池化层用$2\times2$的max pooling,步长2。确保这些符合系统指令中的格式要求,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结构描述可能更多是文字和列举,数学公式可能较少。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一个结构图的文字描述,因为实际图片无法展示,所以需要用文字详细说明各层的顺序和参数。可能需要用列表或者分段来清晰展示每个块的结构。 最后,总结VGGNet的优势,比如结构简单、扩展性强,以及后续的影响,比如被其他网络作为基础结构。同时,可以提到参数量的巨大,比如VGG16有约1.38亿参数,主要来自全连接层,这也为后面改进网络(如ResNet)做了铺垫。 需要确保回答符合中文要求,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并且正确使用LaTeX格式。可能还需要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或结构错误,比如各层的顺序是否正确,通道数的变化是否符合实际。</think>VGGNet是牛津大学Visual Geometry Group在2014年提出的经典卷积神经网络,其核心设计思想是通过堆叠小尺寸卷积核($3\times3$)构建深层网络。以下是VGG16(16层)网络结构的文字描述和关键特征分析: --- ### 一、整体结构特点 1. **全$3\times3$卷积核**:每层卷积使用$3\times3$小核,配合$1$像素填充(保持特征图尺寸) 2. **$2\times2$最大池化**:空间下采样仅通过池化层实现(步长$2$) 3. **通道数倍增规则**:每次池化后通道数翻倍(64 → 128 → 256 → 512) 4. **全连接层末端**:最后接3个全连接层(含Dropout) --- ### 二、逐层结构分解 (以VGG16为例,输入尺寸$224\times224\times3$) 1. **Block 1** - 2个卷积层:$64$通道,$3\times3$卷积 - $2\times2$最大池化 → 输出$112\times112\times64$ 2. **Block 2** - 2个卷积层:$128$通道,$3\times3$卷积 - $2\times2$最大池化 → 输出$56\times56\times128$ 3. **Block 3** - 3个卷积层:$256$通道,$3\times3$卷积 - $2\times2$最大池化 → 输出$28\times28\times256$ 4. **Block 4** - 3个卷积层:$512$通道,$3\times3$卷积 - $2\times2$最大池化 → 输出$14\times14\times512$ 5. **Block 5** - 3个卷积层:$512$通道,$3\times3$卷积 - $2\times2$最大池化 → 输出$7\times7\times512$ 6. **全连接层** - FC1: $7\times7\times512 \rightarrow 4096$神经元 - FC2: $4096 \rightarrow 4096$神经元(含Dropout) - FC3: $4096 \rightarrow 1000$神经元(对应ImageNet类别) --- ### 三、关键设计解析 1. **小卷积核优势** $$ \text{两个}3\times3\text{卷积} = 2\times(3^2C^2) = 18C^2 \quad \text{vs} \quad \text{一个}5\times5\text{卷积}=25C^2 $$ 在相同感受野下减少参数量,同时增加非线性激活次数 2. **参数分布特点** - 全连接层占比约90%(如FC1含$7\times7\times512\times4096 \approx 1.03$亿参数) - 这也是后续网络(如ResNet)改进的重点方向 --- ### 四、结构图文字描述 (因无法直接显示图片,描述特征图尺寸变化) ``` 输入224x224x3 → 卷积x2 → 池化 → 112x112x64 → 卷积x2 → 池化 → 56x56x128 → 卷积x3 → 池化 → 28x28x256 → 卷积x3 → 池化 → 14x14x512 → 卷积x3 → 池化 → 7x7x512 → 展平 → 全连接x3 → 输出 ``` --- ### 五、延伸说明 - **VGG19**:在Block3-5各增加1个卷积层(总层数19) - **影响**:证明了网络深度的重要性,启发了后续ResNet等网络的设计 - **应用场景**:虽然当前较少直接使用,但其特征提取能力仍被用于迁移学习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参数计算或与其他网络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