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1961-2017年中国0.25°×0.25° 逐日地表水文数据集(VIC-CN05.1)

基于VIC v4.2.d模型,创建了1961~2017年中国0.25°×0.25°逐日地表水文数据集,包括径流、蒸散发、土壤湿度和积雪等。使用CN05.1气象数据集和高精度土壤数据作为输入,通过双线性插值处理。数据集与观测值和卫星反演数据进行了比较,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适用于水文气象研究和陆面模式评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art1前言

      缺乏长期高精度的地表观测给我国水文气象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陆面水文模式(VIC v4.2.d,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模拟构建了中国1961~2017年0.25°×0.25°逐日地表水文数据集(VIC-CN05.1)。大气驱动场(降水、温度和风速)来自基于中国2400多个站点观测资料插值而成的0.25°×0.25°逐日气象数据集(CN05.1)。而土壤质地和水力性质参数则来源于中国高精度土壤数据集(http://globalchange.bnu.edu.cn/research/data)。双线性插值法用于插值大气驱动数据和土壤参数。VIC-CN05.1包含了径流(RUNOFFtot)、蒸散发(EVAP)、土壤湿度(SM1)和积雪(SWE)等水文变量。我们采用了多套地面站点观测和卫星反演数据,并计算了相对误差(RE)、纳什效率系数(NSE)和相关系数(R)定量评估了该数据集。其中,全球径流中心(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and Global Runoff Data Centre, UNH/GRDC)的复合产流场集成了观测的河道径流和水量平衡模式模拟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常被用来评估模拟的径流。结果如下:VIC-CN05.1和UNH/GRDC的季节性径流在大多数流域吻合较好,尤其是在珠江、长江和东南流域(RE≤7%且NSE≥0.87)。在长白山、海北灌丛和千烟洲通量站,模拟与观测的逐月潜热通量的平均NSE为0.61。在中国东北、中东以及青藏高原中部,模拟与站点观测(438站点)的0~10cm逐月土壤湿度异常的平均R达到0.80。模拟的积雪覆盖主要出现在中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与实际观测一致,且模拟与观测的积雪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ky J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