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者】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三级评价要求】
组织应系统、规范地制定适宜的质量方针以及与之匹配的目标体系,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和追求,符合 GJB 9001C-2017 5.1、5.2、6.2 和 7.4 中所规定的有关要求,包括:
a)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的标准过程,明确该过程的职责、资源、更新、要求、时限、监视与测量方法等;
b) 质量方针与组织的宗旨和现状相适应,为战略方向提供支持,能够被员工理解和认可,并作为组织的行为准则;
c) 在质量方针框架下建立组织级中长期和短期质量目标,在部门(或业务单元)、项目和过程上建立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与实际追求相一致,并遵守 SMART 原则(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性和具有明确的截止时间),制定保证质量目标得到实现的措施和方法;
d)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基于组织的现状,与组织的战略协调一致,体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方向和追求,体现领导作用的发挥和对外承诺的落实;
e) 全体员工清楚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质量目标,并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愿望。
【重点知识链接】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定义:质量方针是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并有明确的时间限制(SMART原则)。
举例:某装备制造企业的质量方针为“创新驱动,品质至上,顾客满意,持续改进”,其短期质量目标包括“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客户投诉率降低至1%以下”。
【过程输入】
输入内容及要求
输入内容:
组织的战略规划和业务目标。
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结果(如市场需求、法规要求、技术发展趋势等)。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如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员工对工作条件的期望等)。
当前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如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输入要求:
数据必须准确、全面,能够反映当前组织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来源可靠,经过验证的数据。
获取渠道:
内部系统(如战略规划文档、内部审计报告、管理评审记录等)。
外部资源(如市场调研报告、政策法规文件、行业协会公告等)。
定期与相关方沟通(如会议纪要、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
【输出信息】
输出内容及解释
输出内容: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的标准过程文件。
组织级中长期和短期质量目标体系。
部门、项目和过程层面的具体质量目标。
实现质量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计划。
解释:
标准过程文件:详细描述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职责分工、资源需求、更新机制、时限要求、监视与测量方法等内容。
目标体系:包括组织级、部门级、项目级和过程级的目标,确保各层级目标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措施和方法计划:明确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责任人、时间节点、预期效果等。
【绩效考核】
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内容: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员工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
质量目标的达成率。
考核方法:
定期检查:每季度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记录结果。
关键绩效指标(KPI):设定具体的KPI,如质量目标达成率、员工培训覆盖率、顾客满意度等。
管理评审:在年度管理评审中,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举例说明】
假设某国防装备制造企业正在进行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三级建设,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
步骤一:建立标准过程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的标准过程:
制定详细的流程文件,规定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职责分工、资源需求、更新机制、时限要求、监视与测量方法等内容。
例如,企业制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规程》,明确了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质量方针,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本部门的质量目标。
步骤二:制定质量方针
2. 确定质量方针:
根据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制定符合组织宗旨和现状的质量方针。
例如,企业制定了“创新驱动,品质至上,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体现了对技术创新、质量管理、顾客需求和持续改进的重视。
3. 宣传和推广:
通过全员大会、内部邮件、宣传海报等方式,向全体员工传达质量方针,确保其理解和认可。
例如,企业在年度大会上隆重发布了新的质量方针,并邀请全体员工参与讨论。
步骤三:构建目标体系
4. 制定组织级中长期和短期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针框架下,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中长期和短期质量目标。
例如,企业设定了“未来五年内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客户满意度达到95%”的中长期目标,以及“本年度内将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客户投诉率降低至1%以下”的短期目标。
5. 分解到部门、项目和过程:
将组织级目标逐级分解到各部门、项目和过程,确保各层级目标相互支撑。
例如,生产部门制定了“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误差”的目标;质量管理部门制定了“加强质量检测能力,缩短检测周期”的目标。
步骤四:制定实现措施和方法
6. 制定措施和方法计划:
针对每个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实现措施和方法,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效果。
例如,为了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企业决定引入新的检测设备,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7. 实施和监控:
按照计划实施各项措施,并定期监控目标的达成情况。
例如,企业每月召开一次质量目标推进会,跟踪各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
步骤五:全员参与
8. 宣传和培训:
开展全员培训,使每位员工清楚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质量目标,并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愿望。
编制培训教材和宣传资料,通过内部会议、邮件通知等方式传达。
例如,企业在车间张贴了“质量目标看板”,实时显示目标达成情况,激励员工积极参与。
步骤六:绩效考核
9. 定期绩效考核:
设定KPI,如质量目标达成率达到90%以上,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在年度管理评审中,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例如,企业在年终管理评审会议上,汇报了全年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的情况,并根据评审结果调整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具体实例】
假设某国防装备制造企业在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具体操作如下:
实例一:制定质量方针
1. 背景分析:
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商。
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对高可靠性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环保法规要求更加严格。
2. 质量方针:
“创新驱动,品质至上,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体现了对技术创新、高质量产品、顾客需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实例二:构建目标体系
1. 组织级目标:
中长期目标:未来五年内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客户满意度达到95%。
短期目标:本年度内将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客户投诉率降低至1%以下。
2. 部门级目标:
生产部门: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质量部门:加强质量检测能力,缩短检测周期。
3. 项目级目标:
新产品研发项目:确保新产品一次性通过验收测试,交付周期缩短20%。
实例三:实现措施和方法
1. 措施计划:
引入新的检测设备,安排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品率。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原材料质量。
2. 效果评估:
每月统计产品合格率和客户投诉率,分析目标达成情况。
收集员工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措施计划。
通过上述步骤,企业不仅能够系统、规范地制定适宜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体系,还能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落实对外承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