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大数据面试题。简单来说,Spark Streaming 是 Spark 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基于微批次(Micro-Batch)的流处理框架,而“另一种 Streaming”通常指的是其后推出的、基于连续处理(Continuous Processing)模型的 Structured Streaming。
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
核心摘要
| 特性维度 | Spark Streaming (DStreams) | Structured Streaming |
|---|---|---|
| 编程接口 | 低级 API:DStream(离散化流,Discretized Stream) | 高级 API:DataFrame / Dataset |
| 处理模型 | 微批次(Micro-Batch) | 1. 微批次(默认) 2. 连续处理(实验性) |
| API 类型 | 过程式(如何做) | 声明式(做什么) |
| 时间语义 | 处理时间为主,事件时间支持较弱 | 原生支持事件时间(Event Time)、处理时间、注入时间 |
| 容错机制 | 基于 WAL(Write-Ahead Log)和 RDD 血统(Lineage) | 基于 checkpoint 和 WAL 的端到端精确一次(Exactly-Once)语义 |
| 与批处理统一 | 代码类似,但 API 完全不同(RDD vs. DStream) | 完全统一,同一套 DataFrame/Dataset API 用于流和批 |
| 性能与优化 | 需手动优化(如缓存、分区) | Catalyst 优化器和 Tungsten 执行引擎自动优化 |
| 使用状态 | 使用 updateStateByKey 或 mapWithState,较繁琐 | 内置 mapGroupsWithState 和 flatMapGroupsWithState,更简单强大 |
详细区别解析
1. 编程模型与 API
-
Spark Streaming (DStreams):
- 这是 Spark 最初的流处理解决方案,基于一种叫做 DStream 的抽象。
- DStream 本质上是一系列连续的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它把实时数据流按时间间隔(例如 1 秒)切分成一个个小的 RDD,然后对这些 RDD 应用各种 RDD 转换操作(如
map,reduce,join)。 - 这是一种过程式的 API,你需要告诉程序“如何”一步一步地处理数据。
// 一个旧的 DStream 示例 val ssc = new StreamingContext(spark.sparkContext, Seconds(1)) val lines = ssc.socketTextStream("localhost", 9999) val words = lines.flatMap(_.split(" ")) val wordCounts = words.map(x => (x, 1)).reduceByKey(_ + _) wordCounts.print() ssc.start() ssc.awaitTermination() -
Structured Streaming:
- 这是 Spark 2.0 之后引入的更高层次的流处理 API,构建在 Spark SQL 引擎之上。
- 它的核心抽象是 无界表(Unbounded Table)。它把数据流视为一张不断追加行的表。你的查询就像是定义在一个静态表上的标准批处理查询,Spark SQL 引擎会在后台持续地在新数据到达时更新结果表。
- 这是一种声明式的 API,你只需要声明你“想要”什么结果,而如何高效执行则由 Spark 的 Catalyst 优化器决定。
// 一个 Structured Streaming 示例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appName("SSExample").getOrCreate() import spark.implicits._ val lines = spark.readStream .format("socket") .option("host", "localhost") .option("port", 9999) .load() val words = lines.as[String].flatMap(_.split(" ")) val wordCounts = words.groupBy("value").count() val query = wordCounts.writeStream .outputMode("complete") .format("console") .start() query.awaitTermination()
2. 处理模型(关键区别)
-
Spark Streaming (DStreams):
- 只有一种模型:微批次(Micro-Batch)。无论你是否喜欢,它都会将数据切成小批次进行处理。这带来了固有的延迟(通常在秒级别)。
-
Structured Streaming:
- 提供两种模型:
- 微批次(默认):与 DStreams 理念类似,但由更高效的 Spark SQL 引擎执行。
- 连续处理(Continuous Processing,实验性):这是真正的低延迟处理模式(毫秒级,可达 ~1ms)。它不再是启动周期性的任务,而是启动一系列长期运行的任务,持续不断地读取、处理并写入数据。这极大地降低了延迟,但代价是只能提供“至少一次(At-Least-Once)”的语义保证,且支持的算子比微批次模式少。
- 提供两种模型:
3. 时间语义与窗口操作
-
Spark Streaming:对事件时间(Event Time)(数据本身产生的时间)的支持非常弱且麻烦。它主要基于处理时间(Processing Time)(数据被 Spark 处理的时间)进行窗口操作,这容易因为数据延迟或处理速度波动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
Structured Streaming:原生支持事件时间是其巨大优势。你可以轻松地基于事件时间定义窗口、处理延迟数据并设置水印(Watermark)来清理旧状态,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计算结果。这对于真实业务场景至关重要。
4. 生态集成与一致性
-
Spark Streaming:流处理和批处理代码风格相似但 API 不统一。比如,批处理用
sparkContext.textFile(...),流处理用streamingContext.socketTextStream(...)。 -
Structured Streaming:实现了真正的流批一体。同一段数据处理逻辑,读取静态数据源就是批处理作业,读取流式数据源就是流处理作业,代码几乎无需改动。它与 Spark SQL、DataFrames、Datasets 的集成是天衣无缝的。
总结与选择建议
| Spark Streaming (DStreams) | Structured Streaming | |
|---|---|---|
| 现状 | 遗留系统(Legacy) | Spark 流处理的现在和未来 |
| 推荐度 | 不推荐新项目使用 | 强烈推荐所有新项目使用 |
-
为什么选择 Structured Streaming?
- 更简单的 API:写起来像批处理,易于理解和维护。
- 更好的性能:得益于 Spark SQL 的自动优化。
- 更强大的功能:尤其是对事件时间和端到端精确一次语义的支持。
- 流批一体:代码复用性极高,架构更简洁。
- 持续的更新和维护:Spark 社区的所有新特性(如连续处理模式)都只会加在 Structured Streaming 上。
-
什么情况下可能还会用到 DStreams?
- 维护非常老的 Spark 项目(比如基于 Spark 1.x 的)。
- 需要极低级别的控制,而 Structured Streaming 的连续处理模式又无法满足某些特定需求(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总而言之,Structured Streaming 是 Spark Streaming 在理念和技术上的全面进化版。除非有历史包袱,否则所有新项目都应该直接采用 Structured Streaming。
46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