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remote command/code execute)概述
RCE漏洞,可以让攻击者直接向后台服务器远程注入操作系统命令或者代码,从而控制后台系统。
远程系统命令执行
一般出现这种漏洞,是因为应用系统从设计上需要给用户提供指定的远程命令操作的接口。
比如我们常见的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的web管理界面上
一般会给用户提供一个ping操作的web界面,用户从web界面输入目标IP,提交后,后台会对该IP地址进行一次ping测试,并返回测试结果。 而如果,设计者在完成该功能时,没有做严格的安全控制,则可能会导致攻击者通过该接口提交“意想不到”的命令,从而让后台进行执行,从而控制整个后台服务器。
现在很多的甲方企业都开始实施自动化运维,大量的系统操作会通过"自动化运维平台"进行操作。 在这种平台上往往会出现远程系统命令执行的漏洞。
漏洞验证
在命令执行漏洞中,通过&、&&、|、||、;等符合拼接执行的命令
例1:192.168.10.7 | net user test1 123.com /add --->创建用户test1 密码:123.com
创建成功后通过:net user 查看系统中所有用户
例2:127.0.0.1 & ipconfig --->这个时候会同时执行ping 和 ipconfig命令
Windows:
“|”:直接执行后面的语句。
“||”:如果前面执行的语句出错,则执行后面的语句。前面的语句只能为假。
“&”:如果前面的语句为假则直接执行后面的语句。前面的语句可真可假。
“&&”:如果前面语句为假则直接出错,也不执行后面的语句。前面的语句只能为真。
Linux:
“;”:执行完前面的语句再执行后面的。
“|”、“||”、“&”、“&&”和Windows使用方法相同。
远程代码执行
同样的道理,因为需求设计,后台有时候也会把用户的输入作为代码的一部分进行执行,也就造成了远程代码执行漏洞。不管是使用了代码执行的函数,还是使用了不安全的反序列化等等。
因此,如果需要给前端用户提供操作类的API接口,一定需要对接口输入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判断,比如实施严格的白名单策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直接查看源码,发现后台使用了evel()函数来处理用户输入的内容,如果不是evel要处理的格式就输出“你喜欢的字符还挺奇怪的!”。因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特殊内容触发evel函数执行,我们尝试输入:phpinfo(),页面直接将phpinfo()的内容显示了出来。
文件包含
文件包含,是一个功能。在各种开发语言中都提供了内置的文件包含函数,其可以使开发人员在一个代码文件中直接包含(引入)另外一个代码文件。
例如:
PHP中提供了:include(),include_once()
require(),require_once()
这些文件包含函数,在代码设计中被经常使用到。
大多数情况下,文件包含函数中包含的代码文件是固定的,因此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但是,有些时候,文件包含的代码文件被写成了一个变量,且这个变量可以由前端用户传进来,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做足够的安全考虑,则可能会引发文件包含漏洞。 攻击着会指定一个“意想不到”的文件让包含函数去执行,从而造成恶意操作。
根据不同的配置环境,文件包含漏洞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本地文件包含漏洞
仅能够对服务器本地的文件进行包含,由于服务器上的文件并不是攻击者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该情况下,攻击着更多的会包含一些 固定的系统配置文件,从而读取系统敏感信息。很多时候本地文件包含漏洞会结合一些特殊的文件上传漏洞,从而形成更大的威力。
2、远程文件包含漏洞
能够通过url地址对远程的文件进行包含,这意味着攻击者可以传入任意的代码,这种情况没啥好说的,准备挂彩。因此,在web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尽量不要让前端用户直接传变量给包含函数,如果非要这么做,也一定要做严格的白名单策略进行过滤。
更简洁的:
两者区别:
命令执行:指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执行恶意操作命令
代码执行:指用户通过浏览器 提交执行恶意脚本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