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次ubuntu命令的学习过程

本文介绍了Ubuntu系统中的常用命令,包括历史记录查看、文件操作、权限管理等,并提供了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技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下内容仅为一次学习记录

  • history 显示在该终端使用过的所有命令;
  • history |grep sudo* 显示在该终端中使用过且包含字符“sudo”的所有命令;
  • !! 获得上一条指令,可和sudo搭配;
  • cd - 进入上一次所在目录,相当于windows文件资源管理器左上方的‘←’;
  • mkdir 创建文件夹;
  • vi 编辑文件,如果没有文件则创建该文件;
  • pwd 显示当前文件路径
  • apt 集合了apt-update、apt-cache、apt-get等命令的功能;
  • find -name lib* 寻找并显示含有"lib"字符串的文件
  • chmod 修改文件的权限,如chmod 777 test1.cpp;(由vi创建的文件用户似乎不具备读写权限)
  • ls -la 列出当前文件夹下各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
  • ln -s source target source和target是两个文件(绝对路径),ln的作用是将target文件软链接到source文件上;
  • wget 根据下载链接下载文件;
  • unzip 解压文件;

文件的权限:
drwxrwxrwx

  • d代表目录,如果是文件则为-

后面有三个重复的’rwx’分别表示超级用户、普通用户、程序用户对于文件或文件夹的权限;

  • r为读权限; 代号为4
  • w为写权限;代号为2
  • x为打开权限;代号为1

可用chmod修改文件/文件夹的权限;
chmod 555 test1.cpp表示分别赋予超级用户、普通用户、程序用户对于test1.cpp的4+1=5权限,4+1即4(r)+1(x)表示读取和打开权限;

关于vi的操作:
三种模式切换:

  • Esc键切换到命令行模式
    ctrl+f 向下翻屏;
    ctrl+b 向上翻屏;
  • shift+:切换到末行模式
    :q! 强制退出;
    w 保存;
    wq 保存并退出;
  • i进入文本输入模式

在windows的应用商店上下了Ubuntu20.04 LTS,并通过软链接(和桌面快捷方式相似)转移到了单独的E盘,下午结合之前接触的内容好好探索了一下Ubuntu,更熟悉了一些。

### Ubuntu 中 `delgroup` 命令的详细用法 在 Ubuntu 和其他基于 Debian 的系统中,`delgroup` 是用于删除用户组的一个命令。此命令通常由超级用户(root)运行,或者通过 `sudo` 提权来操作。 #### 删除普通用户组 如果要删除一个普通的用户组(即该组不是系统的主用户组),可以直接使用以下语法: ```bash sudo delgroup 组名 ``` 例如,假设有一个名为 `testgroup` 的用户组需要被移除,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bash sudo delgroup testgroup ``` 这会从系统中彻底删除指定的用户组[^2]。 --- #### 删除用户的主用户组 当尝试删除某个用户的主用户组时,为了避免意外破坏文件所有权关系或其他依赖项,建议先确认目标组确实是可安全删除的状态。以下是具体方法: 1. **检查用户及其所属组** 可以利用 `groups` 或者 `/etc/group` 文件查看当前存在的所有组以及它们的关系。 ```bash groups 用户名 ``` 2. **强制删除主用户组** 如果确实希望强行删除某一用户的主用户组,则需额外加上 `-force` 参数(某些版本可能不支持)。不过更推荐的方式是先把相关联的账户重新分配到新的默认组后再做处理。 ```bash sudo delgroup --only-if-empty 组名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只有当待删群组没有任何成员隶属其中的时候才能成功完成动作;否则就需要附加特殊标志位或是手动调整配置再试一次[^3]。 --- #### 示例代码展示 下面给出几个典型场景下的完整脚本实例供参考学习: ##### 场景一:简单移除无关联次级分组 ```bash #!/bin/bash # 定义变量存储欲销毁的目标名称 TARGET_GROUP="example_group" echo "即将清除 $TARGET_GROUP..." if grep -q "^${TARGET_GROUP}:" /etc/group; then sudo delgroup "$TARGET_GROUP" echo "${TARGET_GROUP} 已经被成功消除!" else echo "错误: ${TARGET_GROUP} 并不存在于当前环境中." fi ``` ##### 场景二:连带清理掉对应个人资料目录并注销其登录能力的同时抹去整个身份体系(慎用!) ```bash #!/bin/sh USER_NAME=$1 GROUP_NAME=${USER_NAME}_private_grp # 禁止访问终端交互环境 sudo usermod -s /usr/sbin/nologin ${USER_NAME} # 彻底摧毁私人空间结构树状图 sudo rm -rf "/home/${USER_NAME}" # 最终一步清零记录痕迹 sudo deluser --remove-home ${USER_NAME} sudo delgroup ${GROUP_NAME} ``` 以上两段程序片段分别演示了如何单独处置辅助性质的小型分类单元以及综合性的全面整顿流程[^4]。 --- ### 注意事项 - 执行任何涉及更改系统核心设置的操作之前,请务必做好充分备份工作以防万一发生不可逆损害情况。 - 对新手而言,最好借助可视化工具如前所述提到过的 GNOME System Tools 来熟悉基本概念之后才逐步过渡至纯文本模式下的精确控制层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