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结直肠癌(CRC)发生和进展的生物学机制,对于开发用于早期诊断的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早期针对性治疗疾病是必不可少的。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团队于2022年11月在《Gut》(IF=31.793)杂志上发表题为“Transcriptomic and immunophenotypic profiling reveals molecular and immunological hallmarks of colorectal cancer tumourigenesis ”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利用最新的DSP(Digital Spatial Profiler)数字化空间多组学分析技术获得了正常结肠组织的空间表达谱数据,结合癌变结肠组织的空间转录组数据,逐步剖析了CRC恶性转化过程中转录组和免疫水平所发生的变化,并从中发掘出临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 CD47/SIRPα。
01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是由于上皮细胞中基因突变的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不受控制的增殖和恶性转化。目前对于CRC发病和进展机制背后的生物学过程的理解仍然不足以对该疾病进行最佳管理。迄今为止,理解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在恶性转化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仍然较少。目前现有的分析方法是通过bulk组织和单细胞测序进行分析,然而他们所共有的缺陷是缺乏跨不同区域的空间背景和细胞组成的信息。DSP数字化空间多组学技术可以在保留组织形态学背景的同时获取不同组织位置或区域的基因表达谱,进一步帮助深入剖析与恶性转化有关的生物学过程。
02
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