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概论读书笔记 23.二次互反律的证明

博客主要介绍二次互反律的证明,该定律有三部分,着重用Eisenstein方法证明第三部分,此方法基于高斯准则思想。先给出高斯准则及推论并证明,接着对μ(a,p)有恒等式推导,最后通过考虑二维点阵中点点数量完成二次互反律的证明。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二次互反律的证明

二次互反定律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告诉我们1−1何时是二次剩余;第二部分告诉我们22何时是二次剩余。

第三部分告诉我们:(精简一下)

(pq)(qp)=(1)p12q12

一、二部分借助欧拉准则和高斯的trick(criterion of Gausscriterion of Gauss)已经证明。

下面我们介绍的是EisensteinsproofEisenstein′sproof的方法证明第三部分。 其也是criterion of Gausscriterion of Gauss的思想。

首先,pp是素数,a是不被pp整除的数,为了方便,令

P=p12

我们考虑这样一组数

a,2a,3a,,Pa,a,2a,3a,⋯,Pa,

经过减去pp的操作,让这一组数落在[P,P]

μ(a,p)μ(a,p)表示这样操作后,这一组数中负数的个数

而高斯准则给出了(ap)(ap)的值

定理 高斯准则

(ap)=(1)μ(a,p)(ap)=(−1)μ(a,p)

在证明高斯准则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前面的辣个操作,即将序列减至[P,P][−P,P]之间,序列有什么特征?

推论1 操作后的序列,PP[P,P]之间的数,这PP个数的绝对值,必定取遍[1,P] ,即没有任何两个数绝对值是相同的。

推论的证明 rk=kapqkrk=ka−pqk 这里PrkP−P≤rk≤P 我们假设存在i,jst ri=erj with e=±1i,jst ri=erj with e=±1

则有iaeja=(pqi+ri)e(pqj+rj)=p(qieqj)ia−eja=(pqi+ri)−e(pqj+rj)=p(qi−eqj)

所以p|(iej)ap|(i−ej)a,但是pp是素数且不整除a,所以p|(iej)p|(i−ej)

然而

|iej||i|+|ej|=i+jP+P=p1|i−ej|≤|i|+|ej|=i+j≤P+P=p−1

所以i=ji=j成立。即没有任何两个数绝对值是相同的。

证毕。

高斯准则的证明

将序列相乘,可以得到,a2a3a...Pa=aPP!a⋅2a⋅3a⋅...⋅Pa=aP⋅P!

另一方面,上面的推论告诉我们a2a3a...Pa(±1)(±2)(±P)(mod p)a⋅2a⋅3a⋅...⋅Pa≡(±1)⋅(±2)⋯(±P)(mod p)

我们已经定义其中符号的数量为μ(a,p)μ(a,p),则

aPP!(1)μ(a,p)P!(mod p)aP⋅P!≡(−1)μ(a,p)P!(mod p)

由于P!P!pp是互质的,所以可以约去,得到:
aP(1)μ(a,p)(mod p)

由上两节的欧拉准则可知,
aP(ap)mod paP≡(ap)mod p

所以
(ap)=(1)μ(a,p)(ap)=(−1)μ(a,p)

证毕。

下面开始Eisensteins proof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Eisenstein′s proof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

首先对μ(a,p)μ(a,p)有一个恒等式

推论2 aa是不被p整除的奇数,则有

k=1Pkapμ(a,p)(mod 2)∑k=1P⌊kap⌋≡μ(a,p)(mod 2)

证明 ka=rk+pqk, PrkPka=rk+pqk, −P≤rk≤P

两边同时除以pp,有kap=qk+rkp,with12<rkp<12

两边下取整,有

img

求和后有

img

我们要证明的是mod 2mod 2意义下。于是对式子ka=rk+pqkka=rk+pqk进行化简

由于a,pa,p都是奇数,则krk+qk (mod 2)k≡rk+qk (mod 2)

对其两边求和可得,Pk=1kPk=1rk+Pk=1qk(mod 2)∑k=1Pk≡∑k=1Prk+∑k=1Pqk(mod 2)

由推论1我们知道,Pk=11+2+3++P(mod 2)∑k=1P≡1+2+3+⋯+P(mod 2)

k∑krk∑rk是同余的

所以Pk=1qk0(mod 2)∑k=1Pqk≡0(mod 2) 。从而有

k=1Pkapμ(a,p)μ(a,p)(mod 2)∑k=1P⌊kap⌋≡−μ(a,p)≡μ(a,p)(mod 2)

证毕。

下面进入最后的证明。即二次互反律的证明。

证明 p,qp,q是奇素数,令P=p12,Q=q12P=p−12,Q=q−12

我们考虑下图所示的二维点阵

img

上图三角形中有多少个点点呢?

应该是Pk=1kqp∑k=1P⌊kqp⌋

然后同样地考虑上面的三角形,有Qk=1kpq∑k=1Q⌊kpq⌋个点点

所以点点和是Pk=1kqp+Qk=1kpq∑k=1P⌊kqp⌋+∑k=1Q⌊kpq⌋

于是由推论2知, Pk=1kqp+Qk=1kpqμ(p,q)+μ(q,p)(mod 2)∑k=1P⌊kqp⌋+∑k=1Q⌊kpq⌋≡μ(p,q)+μ(q,p)(mod 2)

而点点的总和也是PQP⋅Q

p12q12μ(p,q)+μ(q,p)(mod 2)p−12⋅q−12≡μ(p,q)+μ(q,p)(mod 2)

所以由高斯准则:

(pq)(qp)=(1)μ(p,q)+μ(q,p)=(1)p12q12(pq)(qp)=(−1)μ(p,q)+μ(q,p)=(−1)p−12⋅q−12

证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