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5
相信大家在借助ai写代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try-except的异常处理模块,这是因为大部分大模型在后训练阶段都是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为了确保结果的正确运行,只有采取 try-except的异常处理模块才能提高模型运行成功的概率。
但是我们日常写代码的时候,大概率不会采取这些写法。所以我们要适应ai的写法。
这也是今天专题的由来
异常处理机制
Python的异常处理机制为程序提供了强大的容错能力 (fault tolerance)。当程序在运行时遇到意外情况(即异常),它不会直接崩溃,而是可以被设计成优雅地处理这些错误,并可能继续执行后续逻辑(如果设计允许)或以可控的方式结束。
当异常发生时,Python会创建一个异常对象 (exception object)(通常是 Exception 类的子类实例)。如果这段可能出错的代码位于 try 语句块中,程序流程会寻找并跳转到匹配的 except 语句块(如果存在)来处理这个异常。
核心概念:
- try: 包含可能会引发异常的代码块。程序会首先尝试执行这里的代码。
- except: 如果try块中的代码确实引发了特定类型的异常(或者任何异常,如果未指定类型),则执行此代码块。
- else: (可选)如果try块中的代码没有发生任何异常,则执行此代码块。
- finally: (可选)无论try块中是否发生异常,总会执行此代码块(常用于资源清理)。
常见语句结构如下:
- try-except
这是最基本的错误处理结构。
try:
# 可能会引发异常的代码
except ExceptionType: # 最好指定具体的异常类型,例如 ZeroDivisionError, FileNotFoundError
# 当 try 块中发生 ExceptionType 类型的异常时执行的代码
except: # 不推荐:捕获所有类型的异常,可能会隐藏bug
# 当 try 块中发生任何其他未被前面 except 捕获的异常时执行的代码
逻辑说明: 程序首先尝试执行 try 块中的代码。
如果 try 块中的代码没有发生异常,则 except 块会被跳过,程序继续执行 try-except 结构之后的代码。
如果 try 块中的代码发生了异常,Python会查找与该异常类型匹配的 except 块。如果找到匹配的,则执行该 except 块中的代码,然后继续执行整个 try-except 结构之后的代码(除非 except 块中又引发了新异常或执行了 return/break/continue 等)。如果未找到匹配的 except 块,异常会向上传播。
类比: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尝试做这件事,如果出错了(并且是特定类型的错误),就执行补救措施。”
- try-except-else
在 try-except 的基础上增加了 else 子句。
try:
# 可能会引发异常的代码
except ExceptionType:
# 当 try 块中发生 ExceptionType 类型的异常时执行的代码
else:
# 当 try 块中【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时执行的代码
逻辑说明:
首先,执行 try 块中的代码。
如果 try 块中发生异常,则会查找并执行匹配的 except 块,else 块不会被执行。
如果 try 块中没有发生任何异常,则会跳过所有 except 块,然后执行 else 块中的代码。
与 if-else-elif 的区别(重要!):
if-elif-else 结构中,只有一个代码块会被执行(if 条件满足则执行 if 块;否则检查 elif,满足则执行 elif 块;否则执行 else 块)。
而在 try-except-else 结构中:
如果 try 成功:try 块的代码会执行,然后 else 块的代码也会执行。
如果 try 失败:try 块中出错前的代码会执行,然后匹配的 except 块的代码会执行(else 块不会执行)。
更准确的理解: else 子句中的代码是你希望在 try 块中的代码成功完成且没有引发任何异常之后才执行的代码。这通常用于分离“主要尝试的操作”和“操作成功后的后续步骤”,使得 try 块更聚焦于可能出错的部分。
一个简单的例子阐述 else 的作用:
try:
# 假设 result_operation() 是一个可能出错的操作
value = result_operation()
except SomeError:
print("操作失败,使用默认值。")
value = default_value
else:
# 只有当 result_operation() 成功时,才执行这里的代码
print(f"操作成功,结果是: {value}。现在进行后续处理...")
process_value_further(value)
如果把 process_value_further(value) 放在 try 块内,那么如果 process_value_further 本身也可能抛出 SomeError(或其他 try 块想要捕获的错误),它就会被意外捕获。else 块确保了只有在 try 块中的代码完全无误地执行完毕后,才会执行 else 块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有哪些异常报错,如果你留心报错信息,常见以下几种: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
debug
过去ai没有兴起的时候,debug主要靠搜索解决方案+理解报错信息,现在很多人直接借助ai就可以无脑解决,实际上这又回到我们最初的观点:此时你的能力并没有提升。
SyntaxError (语法错误)
原因: 代码不符合 Python 的语法规则,解释器在尝试解析代码时就会失败。这种错误在程序 运行之前 就会被检测到。
# 示例 a: 缺少冒号
# def my_function()
# print("Hello")
# 示例 b: 非法表达式
# x = 5 +
# print(x)
# 为了让脚本能继续运行其他示例,我会注释掉这些会直接导致脚本无法解析的错误
# 请在演示时逐个取消注释并运行,观察错误
try - except- else -fiinally
- try: 包含可能引发异常的代码。
- except: 处理在 try 块中发生的特定异常。
- else: (可选)如果 try 块中没有发生任何异常,则执行此代码块。
- finally: (可选)无论 try 块中是否发生异常,总会执行此代码块。
为什么使用 else?
- 清晰性: 它清楚地将“主要尝试的操作(可能出错)”与“操作成功后的后续步骤”分开。
- 避免意外捕获: 如果把“成功后的后续步骤”也放在 try 块里,而这些步骤本身也可能引发 try 块想要捕获的同类型异常,那么就会导致逻辑混淆。else 块中的代码不会被同一个 try 块的 except 子句捕获。
def safe_divide(a, b):
print(f"\n尝试计算 {a} / {b}")
try:
result = a / b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错误:除数不能为零!")
return None # 或者其他表示失败的值
except TypeError:
print("错误:输入必须是数字!")
return None
else:
# 只有当 try 块中的 a / b 成功执行时,这里才会执行
print("除法运算成功!")
print(f"结果是: {result}")
# 可以在这里进行基于成功结果的进一步操作
print(f"结果的两倍是: {result * 2}")
return result
# 测试用例
safe_divide(10, 2) # 成功
safe_divide(10, 0) # ZeroDivisionError
safe_divide("10", 2) # TypeError (如果我们不先做类型转换的话)
safe_divide(20, "abc") # TypeError
— try-except-else 示例 —
尝试计算 10 / 2
除法运算成功!
结果是: 5.0
结果的两倍是: 10.0
尝试计算 10 / 0
错误:除数不能为零!
尝试计算 10 / 2
错误:输入必须是数字!
尝试计算 20 / abc
错误:输入必须是数字!
上述写法可以使函数更加健壮,实现同样的逻辑可以最开始使用if else 判断输入格式
finally 子句
finally 子句中的代码无论 try 块中是否发生异常,也无论 except 块是否被执行,甚至无论 try 或 except 块中是否有 return 语句,它总会被执行。
finally这个无论如何都会执行的特性,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中,多涉及资源的保存、文件的关闭等。
- 无论训练成功、失败还是中途被打断,都确保日志文件被正确关闭,避免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
- 确保计算资源在使用完毕后被释放,供其他进程或任务使用。更常见的是使用 with 语句来自动管理这类资源,with 语句本身就隐式地使用了类似 finally 的机制。(with open语句)
- 关闭数据库连接
- 恢复全局状态或配置, 如果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修改了全局变量或配置文件,在异常处理结束后,需要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或配置。
- 模型训练可能非常耗时,如果中途因为各种原因(OOM、手动中断、硬件故障)停止,我们希望记录下中断的状态,方便后续恢复。
在ML/DL项目中,由于流程长、资源消耗大、外部依赖多,finally 提供的这种“保证执行”的机制对于构建稳定、可靠的系统至关重要
@浙大疏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