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KMeans聚类分析:使用肘部法则确定最佳聚类簇数

100 篇文章 ¥59.90 ¥99.00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R语言中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无监督学习,并通过肘部法则确定最佳聚类簇数。肘部法则通过绘制簇内平方和(WCSS)与簇数的关系图,找到降低速度显著减缓的拐点,以此选择合适的簇数。文中提供了详细的R代码示例,包括数据读取、聚类分析和图形绘制,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R语言KMeans聚类分析:使用肘部法则确定最佳聚类簇数

KMeans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分成不同的簇。确定最佳的聚类簇数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选择不同的簇数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肘部法则(elbow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帮助确定最佳的聚类簇数。

肘部法则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绘制簇内平方和(within-cluster sum of squares,WCSS)与聚类簇数的关系图,找到一个拐点或肘部。拐点对应的聚类簇数即被认为是最佳的聚类簇数,因为它能在保持较低的簇内平方和的同时提供较好的聚类效果。

下面是使用R语言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并确定最佳聚类簇数的示例代码:

# 导入所需的库
library(cluster)
library(factoextra)

# 读取数据集
data <- read.csv("your_dataset.csv")

# 执行KMeans聚类
k_values <- 1:10  # 可选的聚类簇数范围
wcss <- vector()  # 用于存储每个聚类簇数对应的WCSS

for (k in k_values) {
  kmeans_result <- kmeans(data, centers = k)
  wcss[k] <- kmeans_result$tot.withinss  # 存储WCSS
}

# 绘制肘部法则图
plot(k_values, wcss, type = "b", pch = 19, frame = FALSE,
     xlab = "Number of Clusters (k)", ylab = "W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