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点剖析:传统护理床的智能化困境
传统电动护理床主要依靠预先设定的机械姿态变换(如背部抬升、腿部屈伸),或通过简单遥控操作。其核心痛点在于:
- 被动交互:用户(尤其失能者)需主动寻找并操作遥控器,依赖看护人员。
- 缺乏场景理解:无法感知用户实际状态(如躺姿、是否滑落)、环境需求(如灯光明暗、物品位置)。
- 功能僵化:姿态调整逻辑固定,无法应对复杂、个性化场景需求。
二、智能进化:Deepoc VLA 开发板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Deepoc VLA(Vision-Language-Action)开发板是一款专为具身智能设计的嵌入式核心模块。其核心创新在于不破坏原有机器基础结构,通过外拓接入方式,为传统护理床赋予类人化的感知、思考和行动能力:
1. 核心功能闭环:感知 → 认知 → 决策 → 执行
语音感知与意图理解(输入层):
- 语音识别:高精度拾音麦克风阵列清晰捕获用户语音指令。
- 大模型意图分析:内置具身大模型深度解析用户自然语言指令(如“我有点滑下去了”、“我想坐起来看电视”、“请帮我翻个身”)及其隐含意图,理解复杂请求的情境上下文。
视觉感知与环境理解(输入层):
- 场景感知:板载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可保护隐式)实时捕捉用户姿态、体位(如是否侧滑、是否靠近边缘)、面部表情(辅助判断舒适度/痛苦)、周围环境(如是否有看护人员靠近、床头柜物品位置)。
- 状态理解:视觉信息与语音意图深度融合,构建对当前用户状态和需求的立体认知。
具身大模型决策(核心处理层):
- 多模态融合:将语音指令的语义信息与视觉感知的空间状态信息融合统一。
- 自主推理决策:大模型基于融合信息进行上下文推理,生成最优、安全、舒适的姿态调整策略。例如:
- 听到“有点滑下去了” + 视觉检测到用户体位确实下沉 → 决策为“微调抬升背部,并轻微屈膝以增加支撑”。
- 听到“坐起来” + 看到床尾有障碍物 → 决策“先抬起腿部腾出空间,再抬升背部”。
- 视觉监测到用户无意识地移动至床沿边缘 → 主动决策进行安全范围内的内移调整并发出提醒。
精准执行(输出层):
- 电机控制信号输出:决策生成的姿态调整指令转化为精确控制原有护理床电机(腰部电机、膝部电机等)的控制信号。
- 姿态动态调整:驱动床体完成所需姿态的平稳、协调变换。
2. 非侵入式改造:外拓开发板的工程优势
- 即插即用接口:设计为通用接口,适配主流护理床的电机控制端口。
- 不改动原机械结构:仅替换或桥接原有遥控信号源,保持床体原有机械结构和安全性。
- 模块化设计:便于集成到现有产品线或作为升级套件销售。
- 快速部署:显著降低升级成本和门槛。
三、场景对比:传统护理床 vs. Deepoc VLA智能护理床
功能/场景 |
传统护理床 |
Deepoc VLA 智能护理床 |
价值提升 |
基础姿态调整 |
✅ 通过按键进行预设姿态切换 |
✅ 可通过语音/App执行预设姿态 |
语音控制更便捷 |
个性化姿态 |
✘ 固定预设,难微调 |
✅ 理解“再高一点”、“靠左边一点”等指令精准微调 |
动态满足个性化舒适需求 |
状态感知与预警 |
✘ 无 |
✅ 实时视觉监测用户位置、姿态,滑落风险预警 |
主动安全守护,降低事故风险 |
情境化自主响应 |
✘ 完全被动 |
✅ 如感知用户试图起身但力量不足,主动辅助抬背 |
主动关怀,提升护理体验与尊严 |
与环境联动 |
✘ 孤立设备 |
✅ 可与其他IoT设备联动(如开灯、呼唤看护) |
构建智能护理生态 |
四、Deepoc VLA 核心技术优势
- 多模态具身大模型核心:实现语言、视觉与动作指令的自然融合与决策。
- 边缘计算能力:低延迟响应,保障用户交互流畅与安全执行。
- 非侵入式集成:尊重原有设备,保护用户已有投资。
- 高兼容性设计:接口标准化,适配广泛。
- 持续学习进化潜力:模型可基于使用数据进行优化。
五、应用价值:重塑智能护理体验
- 用户:极大提升自主性、舒适性、安全性,维护尊严。
- 看护人员:减少重复机械操作,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获取状态监测信息。
- 机构:提升服务水平与科技感,优化资源分配,降低长期护理风险成本。
六、总结与展望
Deepoc VLA 具身大模型开发板为传统护理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其 “感知 - 思考 - 行动”闭环与非侵入式集成特性,解决了传统护理床智能化改造的痛点,开启了具身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之门。未来,随着模型优化和生态扩展,智能护理床将向更主动的预防性关怀、更深入的老人-环境交互、更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发展,最终实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智慧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