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BI系统AI如何找亚马逊精准流量(四层漏斗深度解析)
#找亚马逊精准流量#
前言:
亚马逊卖家最痛苦的抉择:抢大词烧钱等死,挖长尾慢性自杀?
DeepBI的AI系统用「四层漏斗模型」另辟蹊径——系统性地让竞品的流量“反哺”自身,为后续的精准筛选和高效放量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正是DeepBI AI 的核心策略之一
本文将揭秘DeepBI如何通过「四层漏斗模型」中第一层的「探索层」避开关键词红海,以更低成本从对手的ASIN里挖掘黄金种子,实现精准流量的弯道超车!
一、流量漏斗框架:四层精准筛选系统
DeepBI 通过独特的 四层流量漏斗模型,系统性地筛选并放大亚马逊平台的精准流量。该模型包含:第一层探索层(种子获取)、第二层初筛层、第三层精准层 和 第四层放量层,层层递进,实现精准流量挖掘与高效放量。
本文将首先聚焦第一层探索层,详解其详解其种子来源、核心优势、核心作用及智能扩容机制。
二、流量种子库:自动广告广撒网 + ASIN广告精准钓
种子来源: 由两种广告类型:自动广告(AUTO) 和 ASIN 广告(SP-ASIN)。这两种广告均能产生“成单词”和“成单ASIN”。
种子规模与动态调整: 通过把关联品和相似品加至默认值 500个作为第一层的探索层种子库,若达到 500 个仍无法获取有效流量,系统将 持续提升种子数量上限,直至获得足够有效曝光。
三、🚀 历史转化直达二/三层筛选,效率跃升!
对于有历史成单Listing,DeepBI采用更高效的流量筛选路径:
- ✅ 已知优质流量直通:历史已验证的成单词/成单ASIN直接进入第二层(初筛层)或第三层(精准层)
-🔍探索层专注增量:该层仅负责扩展未知流量(通过Auto/SP-ASIN挖掘新潜力词和ASIN)
注:此策略可避免已验证的高效流量重复筛选,确保流量精准度的前提下、加速放量进程。新品和新的流量探索仍需完整走四层漏斗。
四、破解流量困局!探索层3招:不烧关键词,省成本狂产高转化词!
在探索层,DeepBI 优先选择 ASIN 广告(SP-ASIN)和自动广告(AUTO)构建种子库,而非关键词广告(Manual),并大量使用 ASIN 作为种子,主要基于三大战略考量:
核心原因之一:破解关键词流量困局(原因二、三下篇揭晓!)
1·认清困局:关键词广告的“高度集中性”
关键词广告(MANUAL)是什么?例如:
手机类目投放"智能手机;"
耳机类目投放"无线耳机;"
服装类目投放"夏季连衣裙;"
这类大词承载着平台主要流量分配,剩下的就是长尾词,
关键词广告困局是什么:
关键词广告(Manual)流量呈现典型的“漏斗形态”(头部词垄断95%流量,从宽泛入口向精准转化收敛),尤其在 3C 电子等标品类目中更为极端:
约 100-200 个头部关键词 垄断 95% 的流量。
剩余海量长尾词仅贡献 不足 5% 的流量。
2·传统解法:左右为难,成本高压
方案 1(抢占大词): 需高价竞位,前期亏损压力巨大,其竞价成本高,多数卖家难以承受持续性亏损(除非具备雄厚资金长期投入以提升 Listing 质量分)。
方案 2(深挖长尾): 标品类目效果缓慢,流量占比过低,导致仓储和时间成本攀升。
3·DeepBI 的破局点:转向 ASIN 流量池
4·ASIN优势:流量分布更均衡,机会层级丰富:
头部聚焦层: 占比 30-50%
腰部支撑层: 占比 25-40%
长尾碎片层: 占比 10-25%
5. 平台三大“分散力”,让流量更均衡!
①动态竞争机制: 中后段卖家持续优化导致排名高频变动(如服装类前 100 ASIN 日换位率 30%-50%),流量被分散——
可通过实时监控竞品核心关键词的排名变化,记录前100名ASIN的每日位置波动就可以佐证。
②算法分散效应: 平台“关联推荐”功能(如“看了又看”)主动将用户分流至多层级 ASIN,打破流量垄断(类似便利店将可乐与薯片关联摆放)。
③平台规则制约:“反同质化策略”通过算法动态拆解同质商品曝光,在用户浏览路径中强制插入竞品及替代品(如搜索首屏/商品详情页),确保流量阶梯式分布并抑制头部垄断。
五、机遇所在:
相比基于固化用户习惯、变动率低的关键词流量,ASIN 流量的高变动性,孕育着更多机会。
六、DeepBI破局关键:ASIN的弯道超车机会
利用 SP-ASIN 广告精准锁定可超越的竞品,攻击其未守住的流量缺口,抢占流量,实现更具性价比的流量获取(弯道超车)。
结尾
"但选择ASIN仅仅是开始!💡为什么投竞品ASIN反而能养活自己的关键词库?🔥 AI系统如何通过'流量反哺'实现一箭双雕?明日揭秘ASIN战略的另外两大致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