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数学基础】——贝叶斯理论详解:从定理到实战,用代码解锁分类与预测的奥秘

目录

​编辑

前言:贝叶斯定理——生活中的“概率直觉”

一、贝叶斯定理:数学公式与直觉的碰撞

1.1 贝叶斯定理的数学表达

1.2 代码实战:用Python计算疾病诊断概率

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垃圾邮件过滤的“神器”

2.1 算法原理:为什么“朴素”?

2.2 代码实战:手写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三、贝叶斯网络:复杂关系的“推理大师”

3.1 从独立到关联:贝叶斯网络的图模型

3.2 代码实战:用pgmpy构建贝叶斯网络

四、贝叶斯理论的应用全景图

4.1 从医疗到金融:无处不在的贝叶斯

4.2 未来趋势:贝叶斯与深度学习的融合

五、结语:让贝叶斯思维改变你的决策方式


前言:贝叶斯定理——生活中的“概率直觉”

想象一下,你在医院检查某项疾病,医生告诉你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时,你真正患病的概率是多少?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贝叶斯定理的智慧。通过这篇文章,小贝将带你从生活场景出发,用代码实战案例,一步步揭开贝叶斯理论的神秘面纱。

一、贝叶斯定理:数学公式与直觉的碰撞

1.1 贝叶斯定理的数学表达

贝叶斯定理的公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概率思想:

P(A \mid B) = \frac{P(B \mid A) \cdot P(A)}{P(B)}

  • 先验概率 P(A):在观测到数据前的初始信念(如疾病的平均发病率)。

  • 似然概率 P(B∣A):假设A成立时,观测到B的可能性(如患病时检测呈阳性的概率)。

  • 后验概率 P(A∣B):观测到B后,对A的修正信念(如检测阳性后实际患病的概率)。

举个栗子 🌰:
假设某疾病的发病率是1%(先验概率),检测的准确率为99%(患病时阳性的概率)。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实际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贝叶斯定理计算,结果仅为约50%!这是因为未考虑健康人群的误检概率。 

1.2 代码实战:用Python计算疾病诊断概率

# 定义参数  
p_A = 0.01       # 发病率  
p_B_given_A = 0.99  # 真阳性率  
p_B_given_notA = 0.01  # 假阳性率  

# 计算P(B)  
p_B = p_B_given_A * p_A + p_B_given_notA * (1 - p_A)  

# 计算后验概率P(A|B)  
p_A_given_B = (p_B_given_A * p_A) / p_B  
print(f"检测阳性后实际患病的概率:{p_A_given_B:.2%}")  # 输出:50.25%  

代码解读:通过调整参数,可以直观看到先验概率对结果的影响,这正是贝叶斯的核心——动态更新认知。

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垃圾邮件过滤的“神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onal_Lyn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