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6)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人工智能简史第六章:展望未来十年

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开始在各个行业落地,人工智能的成果和场景实践层出不穷。2020年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中,提出了具体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并附上了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在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了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系,明确了其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内容、技术和服务,些许的抹平差异,让中国用户,也能更方便、更便宜的了解和使用到全球最强大的对话式AI大模型。

2024-01-22 11:14:51 493

原创 人工智能简史第五章:第三次浪潮期-2006年以后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兴起的标志可能要数2006年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等人提出的深度学习,或者说Hinton等人吹响了这次浪潮的号角。与之前最大的不同,这次引领浪潮冲锋的是企业: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在谷歌领导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IBM 的沃森(Watson)于 2011 年在《危险边缘》(Jeopardy)中战胜人类、获得冠军;苹果在 2011 年推出了自然语言问答工具 Siri 等;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推出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

2024-01-19 23:21:46 2342

原创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第四章:平稳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同时,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Accuracy)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或称泛化能力)。设X与Y是随机变量,P(Y|X)是在给定X的条件下Y的条件概率分布,若随机变量Y构成一个由无向图G=(V,E)表示的马尔科夫随机场,即:对任意的结点v成立,则称条件概率分布P(Y|X)为条件随机场。随后数年,人们对待机器的态度渐渐恢复理性。

2024-01-15 13:36:09 1447

原创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第三章:第二次浪潮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最终,它的目标是控制一个在我们实验室的办公区域徘徊的机器人,用一个内置的手臂来完成简单的任务,绘制出周围环境的地图。虽然它只有不到三十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它的应用几乎已渗透到自然界的各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二次浪潮,其中代表性的工作是1976年兰德尔·戴维斯(Randall Davis)构建和维护的大规模的知识库,1980年德鲁·麦狄蒙(Drew McDermott)和乔恩·多伊尔(Jon Doyle)提出的非单调逻辑,以及后期出现的机器人系统。

2024-01-12 13:07:20 4102

原创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第二章:第一次浪潮期-20 世纪 60 年代

简而言之,就是将输入语句类型化,再翻译成合适的输出。虽然 ELIZA 很简单,但 Weizenbaum 本人对 ELIZA 的表现感到吃惊,随后撰写了《计算机的能力和人类的推理》(Computer Power and Human Reason)这本书,表达他对人工智能的特殊情感。早期的人工智能更多的侧重描述逻辑和通用问题求解上,到了60年代末,爱德华·费根鲍姆(Edward Feigenbaum)提出首个专家系统DENDRAL,并对知识库给出了初步的定义,这也孕育了后来的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

2024-01-11 16:55:01 1636

原创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第一章:起步期-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

图灵肯定机器可以思维的,他还对智能问题从行为主义的角度给出了定义,由此提出一假想: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图灵试图解决长久以来关于如何定义思考的哲学争论,他提出一个虽然主观但可操作的标准:如果一台电脑表现(act)、反应(react)和互相作用(interact)都和有意识的个体一样,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有意识的。

2024-01-06 20:36:02 1235 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