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已来。2015年,张钹院士提出第三代人工智能体系的雏形。2017 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发起 XAI 项目,核心思想是从可解释的机器学习系统、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可解释的心理学理论3个方面,全面开展可解释性 AI 系统的研究。自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彻底告别了“喊口号”“包装概念”的时代,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开始在各个行业落地,人工智能的成果和场景实践层出不穷。例如NVDIA 开源的 StyleGAN、谷歌量子霸权论文正式登上Nature、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即将商用、阿里推出了这款全球最强的AI芯片——含光800、AI换脸、AI“人脸识别”协助警方等等。这些大事件都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接地气”,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而不是停留在研究和实验当中。人工智能被正式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2020年,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背景下,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的时候,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它在信息收集、数据汇总及实时更新、流行病调查、疫苗药物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显身手。与此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凝聚全球智慧、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力量更加凸显。
2020年3月4日,中央明确指示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被列入新基建范畴,它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2020年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中,提出了具体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并附上了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方向明细表,在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了人工智能的应用体系,明确了其发展方向。
未来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将会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无处不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有高峰和低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一样。因此我们在保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有保留理智。不过分夸大其作用,盲目从众,而是正确引导,稳步发展。真正将人工智能的长处发挥出来,改善人类生活,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