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智驾芯片
- 智驾控制器的底软测试
- 软件分层
- 实车测试、HIL仿真测试、集成测试、软件测试
-
-
- 一、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 二、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
- 三、HIL仿真测试(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 四、实车测试(Vehicle Testing)
- 四者的关系与测试流程
- **一、测试目标与核心原则**
- **二、测试方案框架(按阶段划分)**
- **三、关键支撑:工具链与场景库**
- **四、风险与应对**
- **总结**
- **一、经纬恒润:路测数据回灌与HIL仿真闭环方案**
- **二、Waymo:Robotaxi规模化测试与安全冗余验证**
- **三、百度Apollo:合规性测试与数据安全实践**
- **四、小马智行:量产化测试与冗余架构验证**
- **五、特斯拉:影子模式与端到端模型测试**
- **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标准化场景库与仿真测试**
- **总结:成功测试方案的共性**
-
智驾芯片
智驾芯片,是用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其主要功能是处理来自车辆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的数据,并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功能。
- 工作原理:智驾芯片通过集成CPU、GPU、NPU等多种功能单元,协同处理传感器收集的大量数据。例如,黑芝麻智能的华山二号A1000芯片内置8颗中央处理器,其NeuralIQ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能够支持多达12路摄像头信号输入,让摄像头在超低光和大逆光场景下清晰成像,处理后的图像会被传送到DynamAI NN神经网络处理器中进行推理和决策,从而实现智能驾驶功能。
- 主要类型及代表产品:
- 大算力芯片:可以实现复杂的城市环境自动驾驶,具备极高的计算能力和处理性能,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深度学习任务和复杂的传感器数据融合,功能上以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为主。英伟达的Thor预计于2025年开始量产,算力强大;特斯拉的AI 5芯片已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预计算力达到2000-2500TOPS,采用台积电3nm N3P工艺。
- 中算力芯片:计算性能和实时处理能力较强,可支持更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和功能,典型场景为高速NOA。地平线J6E/M是面向中阶智驾市场的城区性价比与高速NOA方案,其中J6M算力为128TOPS,采用第三代BPU“纳什架构”,适合城市复杂路况下的实时交互。
- 小算力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