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到实际,从模拟到离散(信号与系统)

本文探讨了信号与系统学习中的难点,如理论与实践对应、模拟与数字界限、各种分析域的关系、信号系统定位等,同时聚焦抽样理论、离散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和傅里叶变换应用的澄清。

总结坑

  •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阴霾:
    1. 理想/理论/数学、物理世界、计算机处理给予你思考问题的缘由
    2. 数学定义、物理意义如何相互对应?
    3. 模拟与数字的界限分清楚了吗?
    4. 信号系统傻傻不分?
    5. 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z域分析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域?各种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6. 以至于更加宽阔的想法: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位置?

  • 时域离散信号:模拟频率fff、模拟角频率Ω=2πf\Omega=2\pi fΩ=2πf、数字频率ω=2πffs\omega=2\pi \frac{f}{f_s}ω=2πfsf、归一化频率ffs\frac{f}{f_s}fsf
  • 模拟低通信号:最高模拟频率fHf_HfH,奈奎斯特频率fs2\frac{f_s}{2}2fs

  • 在讲到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时,或者说在将信源编码时,谈到一个数字化的过程:抽样,量化,编码。其中,抽样这一步骤有理想采样和非理想采样(包括自然采样或者平定采样)之分,但是都是获得时域离散信号。我的问题是:在进行时序离散信号分析时,为什么并不是采用上述的抽样之后获得的时域离散信号来继续离散傅里叶分析,而是采用“另一种”时域离散信号来做离散傅里叶变换?

  • 来自模拟低通采样定理的坑:虽然其指出了最小的采样频率f,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大于该值的采样频率都能够保证频谱不混叠。
  • 采样定理包含时域采样定理频域采样定理,时域采样定理又包含模拟低通和模拟带通采样定理。实际上根据时域、频域对偶性,不必拘泥于时域和频域,将二者抽象为A域与B域即可,基本的规则为:在一个域中以间隔AAA对原函数进行采样,将导致变换域中象函数周期化,其周期为B=1AB=\frac{1}{A}B=A1
  • 对于时域离散信号来说,能够被感知的最高的数字频率为ωmax=2πffs\omega_{max}=2\pi \frac{f}{f_s}ωmax=2πfsf,例如:复平面上,采样信号z=ejωnz=e^{j\omega n}z=ejωn上的最新的采样点PPP,则可以看到PPP逆时针以ω=0.2π\omega=0.2\piω=0.2π转动。而当动点逆时针以ω=1.8π\omega=1.8\piω=1.8π转动时,无法区分ω=−0.2π\omega=-0.2\piω=0.2π和它的区别。所以对于采样点来说,最大的可被感知的角速度为ω=π\omega=\piω=π
  • 对于混频现象的直观理解:采样频率不够高时,时域来看,采样所得序列不能反映信号中的快速变化部分;频域来看,高频信息会丢失

  • 对频率为fff的周期信号来说,如果采样频率fsf_sfs,则采样后的数字角频率为ffs∗2π\frac{f}{f_s}*2\pifsf2π,代表每过一个采样点跨过的弧度。
  • 如何直观理解数字角频率为ffs∗2π\frac{f}{f_s}*2\pifsf2π呢(问题的前提与上述问题一致)?想象在复频域中,横轴为实轴,纵轴为虚轴,一个半径r=1r=1r=1的圆,然后原本的模拟信号以固定模拟角频率ω\omegaω逆时针转动,然后我们对该圆进行采样,转动采样周期后采样一个点,如果采样频率fsf_sfs越高,则一周之内的平均采样点数也就越多。直观上我们可以知道:一周之内的采样点数与信号模拟频率有关,并且与采样频率也有关,为fsf\frac{f_s}{f}ffs,所以每跳过一个采样点的弧度为2π∗ffs2\pi*\frac{f}{f_s}2πfsf

  • FT、CTFT、DTFT、DFT、FFT;FS、CTFS、DTFS;DT代表Discrete Time/离散时间;FT代表Fourier Transform/傅里叶变换;FS代表Fourier Series/傅里叶级数
  • 严格来说,计算机无法处理CTFS(时域连续且周期,频域离散且非周期)、CTFT(时域连续且非周期,频域连续且非周期)、DTFT(时域离散且非周期,频域连续且周期)、DTFS(时域离散且周期,频域离散且周期),但是可以处理DFT(时域离散且非周期、频域离散且非周期)
  • 拉氏变换是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扩展,因为有些模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不收敛,而拉氏变换却能适用,对于不稳定系统,可以对其进行拉氏变换
  • z变换是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扩展,因为某些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不收敛,而z变换能够适用。
  • 离散傅里叶变换描述的是:DTFS变换对对应的主值序列(N长)之间的关系。其中在时域:N−1N-1N1对应T1T_1T1111对应1/Ts1/T_s1/Ts;在频域:N−1N-1N1对应fsor2πf_sor2 \pifsor2π111对应 f1f_1f1

  • FIR和IIR都是常见的数字滤波器,IIR(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为无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为有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二者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名字上:①脉冲响应为无限长或者有限长,②为什么无限长?IIR中存在反馈,导致脉冲响应无限长,FIR中不存在反馈,脉冲响应有限长。③相频特性线性问题(待重新思考)
  •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大同小异,只体现在具体的设计步骤不同。
  • IIR中比较感兴趣的是:双线性变换法和脉冲响应不变法。脉冲响应不变法的基本思路是,在模拟滤波器转换数字滤波器时,保证数字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是模拟滤波器脉冲响应的采样。双线性变换法克服了脉冲响应不变法在域变换时可能导致的混叠现象,所以使用了正切函数进行频域压缩。
  • FIR中比较感兴趣的是:窗函数法。即用各式各样的窗函数来截断数字滤波器的脉冲响应。

  • 连续做两次傅里叶变换有什么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