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检测效率低易偏差?OAS 泰曼格林干涉仪破难题

泰曼格林干涉仪案例分析

简介

泰曼格林干涉仪作为分振幅干涉技术的核心应用设备,凭借对光学元件表面质量、形状误差及系统波前畸变的高精度检测能力,成为光学制造与检测领域的关键工具。本案例采用 OAS 光学软件,以束腰半径 10mm、波长 0.6328μm 的光束为光源,模拟泰曼格林干涉过程,旨在验证软件对干涉现象的模拟精度,为实际检测提供理论参考与操作依据。

案例设置与操作

光源参数设置

本案例选用高斯光束光源,其参数设置贴合实际干涉检测需求:束腰半径设定为 10mm,可完全覆盖直径≤20mm 的中小尺寸光学元件待检测区域,避免光束边缘切割导致条纹信息缺失。

波长 0.6328μm 为氦氖激光的特征波长,该波长具有稳定的单色性与较长的相干长度(约 30cm),能满足干涉测量中 “两束光光程差小于相干长度” 的核心条件。同时,光源的时间相干性对比度设定为 96%、空间相干性系数设定为 0.99,确保两束干涉光具备清晰的明暗对比,为后续条纹分析提供高质量图像基础。

光学系统建模

OAS 软件通过参数化建模模块构建完整泰曼格林干涉系统:核心部件分束器采用 50:50 非偏振分光比设计,保证参考光与测试光强度均衡,避免光强差异导致条纹对比度下降;参考镜按理想平面模型构建,平面度误差控制在 λ/20(λ 为光源波长)以内,作为基准波前的反射载体。

待检测元件按典型凸透镜模型构建,并预设 0.5λ 的局部面形误差,用于验证模拟系统的缺陷识别能力。此外,软件通过光路准直算法校准两光路,使参考光与测试光的平行度误差≤1 角秒,光程差控制在 ±3mm 范围内,完全满足干涉条件。

波前追迹与干涉模拟

软件采用矢量波前追迹算法,对两束光的传播过程进行精准计算:参考光经参考镜反射后,保持平面波前特性;测试光经待检测元件反射后,因预设面形误差产生周期性相位起伏,形成畸变波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