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LeetCode经典题目:两数之和(Two Sum)详解
一、问题描述
“两数之和”是 LeetCode 上的第 1 道题,题目如下: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目标值target
,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target
的那两个整数,并返回它们的数组下标。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
你不能使用两次相同的元素。
示例:
输入:nums = [2,7,11,15], target = 9
输出:[0,1]
解释:因为 nums[0] + nums[1] == 9 ,返回 [0, 1] 。
输入:nums = [3,2,4], target = 6
输出:[1,2]
输入:nums = [3,3], target = 6
输出:[0,1]
提示:
2 <= nums.length <= 104
-109 <= nums[i] <= 109
-109 <= target <= 109
- 只会存在一个有效答案
二、解题思路
我们有两种主要思路:
方法一:基本解法-暴力枚举(O(n²))
双层循环,遍历所有两两组合,判断是否满足条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效率较低,在数据量大时表现不佳。
/**
* Note: The returned array must be malloced, assume caller calls free().
*/
int* twoSum(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target, int* returnSize) {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for (int j = i + 1; j < numsSize; j++) {
if (nums[i] + nums[j] == target) {
int* result = (int*)malloc(2 * sizeof(int));
result[0] = i;
result[1] = j;
*returnSize = 2;
return result;
}
}
}
// 如果没有找到结果,返回 NULL
*returnSize = 0;
return NULL;
}
方法二:哈希表优化解法(O(n))✅ 推荐
使用一个哈希表记录每个元素及其下标,每遍历一个元素 nums[i]
,就判断 target - nums[i]
是否在哈希表中存在。
优点:
-
时间复杂度仅为 O(n),适用于大规模数组。
-
逻辑清晰,代码简洁。
/**
* Note: The returned array must be malloced, assume caller calls free().
*/
int* twoSum(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target, int* returnSize) {
int* result = (int*)malloc(2 * sizeof(int));
*returnSize = 2;
// 创建哈希表,用于存储数值与对应的索引
int hashmap[2048] = {0}; // 简单的静态哈希表实现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nt complement = target - nums[i];
// 检查补数是否已经存在
if (hashmap[complement % 2048] != 0) {
result[0] = hashmap[complement % 2048] - 1; // 存储的是索引+1
result[1] = i;
return result;
}
hashmap[nums[i] % 2048] = i + 1; // 使用i+1表示索引,避免0的情况被忽略
}
*returnSize = 0;
return NULL;
}
三、时间与空间复杂度分析
方法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
---|---|---|
暴力法 | O(n²) | O(1) |
哈希法 | ✅ O(n) | O(n) |
哈希法明显更优,在 LeetCode 上也能轻松通过所有测试用例。
四、总结
“两数之和”是一道简单却非常经典的算法题目。通过它可以学到:
-
哈希表的实际应用
-
时间复杂度优化思路
-
指针与动态内存管理在 C 语言中的实践
这也是面试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道题。熟练掌握它的多种解法,将为你打下扎实的编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