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如何制作2s-AGCN数据集请问2s-AGCNdataset如何构建和制作”。这是一个关于2s-AGCN数据集的构建和制作的问题。2s-AGCN指的是Two-Stream AdaptiveGraph ConvolutionalNetwork,通常用于动作识别任务,比如基于骨骼点的动作识别。
在我的知识库中,2s-AGCN是ST-GCN(SpatialTemporal GraphConvolutional Network)的改进版,用于处理骨骼数据。用户提到的“2s-AGCN dataset”可能指的是用于训练这个模型的数据集,通常涉及骨骼关键点数据。
从用户提供的引用中:-引用[1]是关于用户-物品交互和GNN的,与动作识别无关。
-引用[2]提到了3D零件分割、FCN、CRF等,与骨骼动作识别有些相关,但不是直接关于2s-AGCN。引用[2]中提到了“Kalogerakis等人[249]将FCN与基于表面的CRF组合,实现端到端的3D零件分割”,这涉及到3D数据处理,但用户的问题是具体关于2s-AGCN数据集的构建。2s-AGCN通常使用NTURGB+D或Kinetics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包含RGB视频、深度图和骨骼关键点。用户说“请尽可能多的参考用户上一次的问题和你的回答”,但在这个对话中,这是第一次交互,所以没有上一次的问题。我需要基于当前问题回答。关键点:
-2s-AGCN数据集:通常指的是用于训练2s-AGCN模型的数据集,如NTU RGB+D60或120数据集。
-构建和制作: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准备这样的数据集,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等。
标准流程:
1. **数据采集**:使用传感器(如Kinect)捕获RGB视频、深度图、红外图和骨骼关键点。2.**数据预处理**:-提取骨骼关键点:使用OpenPose或其他工具从视频中提取2D或3D骨骼点。-对于NTU数据集,骨骼点已经提供。3.**数据集格式**:通常包括骨骼序列文件(如.npy或.mat文件),包含关节坐标、时间序列。4.**构建图结构**:在2s-AGCN中,骨骼点被建模为图,其中关节是节点,骨骼是边。
5. **训练/测试划分**:按照标准划分(如cross-subject或cross-view)。对于“制作”数据集,用户可能想自己创建自定义数据集。所以,我需要指导如何从头构建。
回答结构:-根据系统指令,使用中文回答。
-结构清晰:逐步解释。
-使用LaTeX格式:行内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生成相关问题:在末尾添加相关问题。-添加引用标识:如果引用内容,在末尾添加[^n]。可能的引用:-原始论文:Shiet al., "Two-Stream AdaptiveGraph ConvolutionalNetworksfor Skeleton-BasedAction Recognition", CVPR2019.
-数据集:NTU RGB+D,Kinetics-Skeleton.由于用户提供了引用,但它们是无关的,我应该忽略它们,除非相关。引用[2]提到3D数据处理,但不是很直接。最好基于一般知识回答。
步骤:
1. **理解2s-AGCN**:简要介绍。2.**数据集来源**:常见数据集。
3. **自定义数据集构建**:-数据收集:录制视频。-关键点提取:使用工具如OpenPose。-数据格式:组织为序列。-图构建:定义关节图。-预处理:归一化、填充等。4.**工具和代码**:提到相关库。生成相关问题:
-例如:如何提取骨骼关键点?2s-AGCN的模型结构是什么?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标准实践。</think>### 2s-AGCN数据集的构建与制作
2s-AGCN(Two-Stream Adaptive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是一种用于骨骼点动作识别的深度学习模型,常用于视频动作识别任务(如NTU RGB+D数据集)。构建其数据集涉及骨骼关键点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图结构组织。以下是逐步指南,帮助您理解如何制作自定义2s-AGCN数据集。整个过程基于标准实践,参考了相关论文和开源实现[^1]。
#### 1. **理解2s-AGCN数据集的核心要素**
- 2s-AGCN数据集通常包含骨骼关键点序列(joint coordinates),每个序列表示一个动作实例。
- 数据以图结构组织:关节(joints)作为节点,骨骼(bones)作为边。模型使用两个“流”(stream):
- **关节流(Joint Stream)**:处理关节位置数据。
- **骨骼流(Bone Stream)**:处理骨骼向量数据(关节间的位移向量)。
- 数据集格式:常见为NumPy数组(.npy)或MATLAB文件(.mat),包含时间序列数据。每个样本的维度为$T \times V \times C$,其中:
- $T$:时间帧数(序列长度)。
- $V$:关节数量(例如,25个关节)。
- $C$:坐标维度(2D或3D,如$x, y, z$)。
- 参考数据集:NTU RGB+D 60或120是基准数据集,包含超过56,000个动作样本[^1]。如果您构建自定义数据集,需模拟其结构。
#### 2. **数据采集:获取原始骨骼关键点**
- **来源选择**:
- 使用传感器设备:如Microsoft Kinect或Intel RealSense,捕获RGB-D视频并实时提取3D骨骼点。
- 从现有视频提取:对普通RGB视频,使用开源工具(如OpenPose或MMPose)生成2D或3D骨骼关键点。
- 例如,OpenPose可输出JSON文件,包含每帧的关节坐标。
- 公开数据集:如果基于现有数据(如Kinetics-Skeleton),可直接下载预处理好的骨骼序列。
- **自定义录制**:
- 录制视频:确保覆盖目标动作类别(如“走路”、“挥手”),每个动作由多个受试者执行,以增加多样性。
- 关键点提取:运行工具处理视频。例如:
```bash
# 使用OpenPose提取骨骼关键点
./build/examples/openpose/openpose.bin --video input_video.mp4 --write_json output_dir/
```
输出为每帧的JSON文件,包含关节坐标(如$ (x, y, \text{confidence}) $)。
#### 3. **数据预处理:准备骨骼序列**
预处理确保数据兼容2s-AGCN的输入要求。关键步骤包括:
- **序列对齐和填充**:
- 动作序列长度可能不同。使用填充(padding)或截断(truncation)使所有序列长度一致(例如$T=300$帧)。
- 对齐方法:基于时间插值或动态时间规整(DTW)。
- **坐标归一化**:
- 将关节坐标归一化到$[-1, 1]$范围,以消除尺度差异。公式为:
$$
x_{\text{norm}} = \frac{x - x_{\min}}{x_{\max} - x_{\min}} \times 2 - 1
$$
其中$x$是原始坐标,$x_{\min}$和$x_{\max}$是序列中的最小和最大值。
- **构建骨骼流数据**:
- 从关节坐标计算骨骼向量。对于每个关节$i$和其父关节$j$,骨骼向量为:
$$
\mathbf{v}_{ij} = \mathbf{p}_j - \mathbf{p}_i
$$
其中$\mathbf{p}_i$是关节$i$的坐标。
- 存储为独立数据流,维度与关节流相同。
- **数据增强**:
- 提升模型鲁棒性:应用随机旋转、缩放或时间扭曲(time warping)。
- 例如,对3D坐标添加高斯噪声$ \mathcal{N}(0, 0.1) $。
#### 4. **数据集组织与图结构定义**
- **文件格式**:
- 保存为NumPy数组:一个文件存储所有样本(如`train_data.npy`),形状为$N \times T \times V \times C$,其中$N$是样本数。
- 配套标签文件:如`train_label.pkl`(使用Pickle存储),包含动作类别标签。
- **图结构构建**:
- 定义关节图:基于人体拓扑(如OpenPose的25关节模型)。邻接矩阵$A$表示关节连接:
$$
A_{ij} = \begin{cases}
1 & \text{if joint } i \text{ and } j \text{ are connected} \\
0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 在2s-AGCN中,邻接矩阵是自适应的,训练时动态学习,但初始图需预先定义。
- **数据集划分**:
- 标准划分:训练集(70%)、验证集(10%)、测试集(20%),确保受试者或视角不重叠(cross-subject或cross-view)。
- 示例目录结构:
```
/custom_dataset/
├── train_data.npy
├── train_label.npy
├── val_data.npy
├── val_label.npy
└── graph.pkl # 存储初始邻接矩阵
```
#### 5. **工具和代码实现**
- **关键工具**:
- OpenPose(骨骼提取):[GitHub链接](https://github.com/CMU-Perceptual-Computing-Lab/openpose)
- Python库:NumPy、OpenCV、SciPy用于数据处理。
- 2s-AGCN官方代码:[GitHub仓库](https://github.com/lshiwjx/2s-AGCN),提供数据加载器示例。
- **完整流程代码示例**: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json
import os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interp1d
# Step 1: 从JSON文件加载骨骼关键点(假设每个视频对应一个JSON序列)
def load_keypoints(json_dir):
frames = sorted(os.listdir(json_dir))
keypoints_list = []
for frame in frames:
with open(os.path.join(json_dir, frame), 'r') as f:
data = json.load(f)
# 提取25个关节的(x,y,z)坐标
keypoints = np.array(data['people'][0]['pose_keypoints_3d']).reshape(-1, 3)
keypoints_list.append(keypoints)
return np.array(keypoints_list) # 形状: T x V x C
# Step 2: 预处理(归一化和填充)
def preprocess_data(sequence, max_frames=300):
T, V, C = sequence.shape
# 归一化
min_val = np.min(sequence, axis=(0, 1))
max_val = np.max(sequence, axis=(0, 1))
sequence_norm = 2 * (sequence - min_val) / (max_val - min_val) - 1
# 填充到固定长度
if T < max_frames:
padded_seq = np.pad(sequence_norm, ((0, max_frames - T), (0, 0), (0, 0)), 'constant')
else:
padded_seq = sequence_norm[:max_frames]
return padded_seq
# Step 3: 构建骨骼流数据
def create_bone_stream(joint_stream):
bone_stream = np.zeros_like(joint_stream)
# 假设关节0是根节点(如臀部),定义父子关系
parent_indices = [0, 1, 2, 0, 4, 5, 0, 7, 8, 9, 8, 11, 12, 8, 14, 15] # 示例OpenPose拓扑
for t in range(joint_stream.shape[0]):
for v in range(1, joint_stream.shape[1]):
parent = parent_indices[v]
bone_stream[t, v] = joint_stream[t, v] - joint_stream[t, parent]
return bone_stream
# 主流程:处理所有视频
all_joint_data = []
all_bone_data = []
for video_dir in video_dirs:
joint_seq = load_keypoints(video_dir)
joint_seq_processed = preprocess_data(joint_seq)
bone_seq = create_bone_stream(joint_seq_processed)
all_joint_data.append(joint_seq_processed)
all_bone_data.append(bone_seq)
# 保存数据集
np.save('joint_data.npy', np.array(all_joint_data))
np.save('bone_data.npy', np.array(all_bone_data))
```
#### 注意事项
- **数据质量**:确保骨骼关键点准确(高置信度点),否则影响模型性能。可过滤低置信度帧。
- **计算资源**:骨骼提取可能需GPU加速(OpenPose在GPU上运行更快)。
- **基准参考**:在NTU数据集上,2s-AGCN的准确率约88%,自定义数据集应包含类似多样性和规模[^1]。
- **伦理考虑**:如果涉及人体数据,需遵守隐私法规(如GDPR),匿名化处理。
### 相关问题
1. 如何优化骨骼关键点提取的精度(例如使用OpenPose的参数调整)?
2. 2s-AGCN的模型结构和训练流程是怎样的?
3. 在自定义数据集中,如何处理数据不平衡问题(如某些动作样本过少)?
4. 与3D点云分割(如引用[2]中提到的VoxSegNet)相比,骨骼动作识别数据有何异同?
[^1]: Shi et al., "Two-Stream Adaptive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Skeleton-Based Action Recognition", CVPR 2019.
[^2]: Kalogerakis et al., "3D Object Part Segmentation Using Multi-view Consistency", CVP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