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ChatGPT 横空出世,AI 也由此成为持续席卷全网的长期热点。作为一名 AI 行业的产品经理,我经历了从围观者到亲历者的整个过程,越深入其中,越能感受到行业内外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于是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用尽量清晰易懂的方式,把大模型相关的核心认知讲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什么是大模型?
从输出形式来看,大模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文字大模型、生图大模型和视频大模型。
知名的文字 大模型包括:GPT(由美国的 OpenAI 开发)、DeepSeek(由中国的深度求索 DeepSeek 开发)、通义千问(由中国的阿里云开发)等。文字大模型主要应用于科普、写作、代码生成、逻辑推理、智能客服等领域。
知名的生图 大模型 包括:Midjourney(由美国的 Midjourney 公司开发)、Stable Diffusion(由英国的 Stability AI 开发)、FLUX(由德国的 Black Forest Labs 开发)等。生图大模型常用于角色和形象设计、插画创作、产品视觉图生成、图像编辑与修复、高清化等任务。
知名的视频****大模型 包括:Sora(由美国的 OpenAI 开发)、Runway Gen-2(由美国的 Runway 开发)、Pika(由美国的 Pika Labs 开发)、Vidu(由中国的生数科技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等。视频大模型主要用于动画与镜头生成、广告短片创作、影视预演、AI 短剧制作等内容生产场景。
大模型的应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少数拥有自研大模型能力的头部公司之外,整个 AI 行业——包括传统行业的 AI 化——本质上都是通过调用这些大模型来解决各自的业务问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套壳”。
什么是套壳?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业务场景编写合适的“提示词”(Prompt),让大模型按照你的需求执行任务。提示词本质上是给大模型的“指令集”,调得越好,模型的表现越贴近业务需要。
例如,当我们调用某个文字大模型来做智能客服时,可能会给出如下提示词:
你是一名专业、耐心、响应迅速的智能客服助手。请用简洁、准确、友好的方式回答用户的问题。当用户表达不清晰时,请礼貌地追问关键细节;当用户情绪紧张时,请先安抚情绪,再提供解决方案。请始终优先提供可执行的步骤、明确的路径或可参考的指引。对于你无法处理的内容,请清楚说明限制,并引导用户联系人工客服。请保持语气专业、礼貌、富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确定或情绪化的语气。
提示词设计得越准确,大模型在具体业务中的表现就越好。因此,自 ChatGPT 推出后,一个新的岗位也随之火起来——Prompt 工程师(提示词工程师),专门负责为不同场景设计和优化提示词。
大模型的不稳定性
大模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具有不稳定性。所谓不稳定性,是指即便输入完全相同,大模型的输出也可能出现明显差异。以早期的文字大模型为例,那段时间涌现出许多“陪伴型聊天”应用,比如 character.ai。
这类产品的核心体验依赖于角色一致性,但当时的大模型普遍存在“人设崩坏”的问题:你和“孙悟空”聊天,有时候他确实像悟空,语气、性格都非常贴脸,会让你感到惊喜;但有时候他的行为又会完全跑偏,甚至说出让人错愕的话,体验非常割裂。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更后的生图大模型和视频大模型中。用户反复提到“抽卡”体验——即相同的提示词往往需要生成多次才能出现满意的结果。一张图可能构图、情绪、风格都很完美,而下一张却可能出现结构畸形、手指异常等问题。视频生成更是如此,轻微的上下文变化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镜头效果。
正因为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AI 时代的产品设计往往需要“对冲”模型的不稳定输出,通过交互流程、反馈机制、兜底策略等方式,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带给用户的负面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更稳定、可控的结果。
大模型能否训练
当用户通过调整提示词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时,往往会产生一个本能的想法:我能不能自己训练一个大模型?然而,训练大模型并不是简单的工程任务,而是一项成本极其高昂、只有全球少数头部公司才有能力承担的系统工程。
从资源层面看,训练大模型需要巨量的计算资源(如大规模 GPU/TPU 集群)、海量且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完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电力、带宽、冷却等),以及一个长期投入的跨学科团队(算法、工程、对齐、安全、评测、多轮迭代)。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也正是它们叠加在一起,使得大模型训练成本呈指数级增长。
以公开的行业估算为例:
- GPT-3(1750 亿参数)的训练,仅算计算资源就接近 500 万美元。
- GPT-4 的训练成本则被普遍认为超过 1 亿美元。
- 中国的 DeepSeek 团队也提到,其某版本模型的训练费用约 550 万美元,即便已经是行业内“成本控制能力极强”的案例,依然是难以想象的投入规模。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从零训练一个大模型并不现实也不必要。更务实的路径,是基于现成的大模型能力,通过提示词工程、轻量级微调、领域数据增强(RAG)等方式进行定制化开发。这已经成为当前 AI 应用生态中最主流、最高效、最具性价比的做法。
说得更直白一些:在这个阶段,AI 行业的大多数从业者其实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把“应用”做到极致。只要产品价值足够明确、体验足够优秀,当大模型不断自我迭代、能力持续增强时,我们就能顺势借到这股技术的东风,让产品在浪潮中自然生长起来。
大模型的“砍一刀”诱惑
很多外行人在体验大模型时,会产生一种直观的错觉:**“它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只希望它再好一点点。”**听上去像是一个小需求,但对大模型来说,这种“再好一点点”往往是最难、最昂贵的部分。
原因在于,大模型的能力并不是像人类学习那样线性增长。人类今天学会写诗,明天就能写散文;但对大模型而言,它的能力来自于庞大的参数空间与训练数据,是一种整体涌现的结果。它并不是在现有能力上“微调一下”,而是要跨过全新的能力阈值。
例如:“识别猫”是一个能力,“区分布偶猫与缅因猫”则是更细粒度的任务,看似只差“一点点”,实际上可能需要:
- 全新的训练数据
- 更深的模型结构
- 更长的训练周期
同样,一个模型能写流畅的文章,但要让它十万字不崩人设、语气一致、逻辑连贯,不是“再努力一下”就能做到,而是完全不同层级的能力。
更困难的是,**大模型****改一点点,往往会坏一大片。**它是高度耦合的整体系统,不是传统软件的模块化结构。你以为是在升级一个小能力,实际上可能牵动整个模型的表现。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 让模型更严谨 → 创造力下降
- 增强推理能力 → 响应速度变慢
- 加更多专业数据 → 普通对话能力退化
- 修图像手部畸形 → 人脸风格反而变怪
这也是为什么模型开发者常说:“模型没有微调,只有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当用户说“它已经很好了,我只希望它再好一点点”时,这个“一点点”往往意味着:
- 数倍的数据
- 数倍的算力
- 数倍的成本
- 数月的训练周期
甚至修好 A,反而会把 B、C、D 全部弄坏。
这就是大模型的现实:看似临门一脚,实际上是跨越一道能力鸿沟。
“砍一刀”的诱惑很大,但真正能做到的,只有那极少数拥有巨量资源的公司。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44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