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 架构因其强大的并行能力与建模效果,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理解等领域大放异彩。它的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传统的 RNN/CNN 顺序结构,转而完全依赖注意力机制。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没有序列顺序,模型如何知道一个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原始 Transformer 在输入 Embedding 中加入了“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并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 —— 正弦和余弦函数构造的位置向量。
这篇文章将带你从原理、公式、可视化和优势等多个角度,彻底理解这项设计。
希望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来学习,我会在文末给出答案。
- 为什么原始 Transformer 要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来构造位置编码,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位置索引?
- 位置编码是“绝对的”,那模型怎么知道两个词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否会限制模型的泛化能力?
- 位置编码向量是固定的数学函数,那模型真的能从中“学会”位置信息吗?它是否会过于僵化?
1. 为什么需要 Positional Encoding?
Transformer 是一个完全并行计算的模型。不像 RNN/CNN 那样通过结构隐含顺序,它处理输入序列是无顺序感知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ransformer 在每个词的表示上添加了一个与它在句中位置有关的向量,也就是 Positional Encoding。
2. 原始公式长啥样?
在原始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位置编码被定义为如下公式:


pos:表示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从 0 开始)i:表示当前维度的位置d:表示词向量维度
也就是说,对于输入的每个 token(例如第 5 个词),我们遍历维度,对每一个维度使用公式计算出其数值,为其生成一个长度为 d_model 的向量,交替使用 sin 和 cos 来填充奇偶维度。
3.为什么要用正弦函数?
这种设计有多个深意:
3.1多尺度建模能力
通过 10000^{2i/d} 这样的频率控制,sin/cos 的周期从大到小,可以编码不同粒度的顺序信息。低维捕捉长距离位置变化,高维捕捉局部变化。
3.2平滑变化
随着位置 pos 变化,编码向量是连续的,符合自然语言中位置是连续变量的特点。
3.3支持序列泛化
因为是数学函数,位置可以扩展到比训练时更长的序列,而不会像可学习位置编码那样固定在训练长度上。
3.4简单高效
不需要额外学习参数,占用显存小,适合参数紧凑的场景。
4.可视化:位置编码长啥样?
我们可以绘制前 100 个位置编码在不同维度上的曲线图:
python 体验AI代码助手 代码解读复制代码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get_positional_encoding(seq_len, d_model):
pos = np.arange(seq_len)[:, np.newaxis]
i = np.arange(d_model)[np.newaxis, :]
angle_rates = 1 / np.power(10000, (2 * (i // 2)) / np.float32(d_model))
angle_rads = pos * angle_rates
# apply sin to even indices, cos to odd indices
pos_encoding = np.zeros_like(angle_rads)
pos_encoding[:, 0::2] = np.sin(angle_rads[:, 0::2])
pos_encoding[:, 1::2] = np.cos(angle_rads[:, 1::2])
return pos_encoding
# visualize
pe = get_positional_encoding(100, 16)
plt.figure(figsize=(12, 6))
plt.plot(pe[:, :8])
plt.legend([f"dim {i}" for i in range(8)])
plt.title("Positional Encoding (first 8 dimensions)")
plt.xlabel("Position")
plt.ylabel("Value")
plt.grid(True)
plt.show()
可以得到如下图中一些类似于正弦波的图像,这些波动就是位置信息。

5.Positional Encoding 是怎么用的?
Transformer 中,每个词的最终输入是:

两者直接相加,给词向量注入位置感知能力。
6.有什么缺点?
虽然原始的 PE 简洁有效,但也有一些限制:
| 缺点 | 说明 |
|---|---|
| 固定函数,缺乏灵活性 | 无法根据具体任务进行优化 |
| 是绝对位置 | 不考虑 token 之间的相对距离 |
| 表达能力弱于学习式编码 | 在复杂任务上可能不够强 |
7.后续改进方案有哪些?
| 方法 | 特点 | 应用模型 |
|---|---|---|
| Learned PE | 可学习,更灵活 | BERT、GPT-2 |
| Relative PE | 编码 token 间的相对位置 | Transformer-XL, T5 |
| RoPE | 使用旋转矩阵建模相对位置 | LLaMA, Grok, GLM |
| ALiBi | 添加 attention bias 表示距离 | BLOOM, Falcon |
8.总结
原始 Transformer 的 Positional Encoding 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机制,它:
- 使用 sin/cos 编码不同频率的周期信号
- 为每个词添加绝对位置感知能力
- 能够支持长序列泛化、计算高效
虽然现代 Transformer 更偏向使用 RoPE 或相对位置编码,但理解原始 Positional Encoding 是学习 Transformer 的基础之一,也是很多架构演进的出发点。
最后,我们回答一下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 为什么用正弦/余弦函数?
因为它们可以以多尺度周期性编码不同的距离变化,且是连续函数,可以外推到未见过的位置,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简单位置索引无法提供这种连续性和周期层次结构。 - 绝对位置是否限制了模型?
是的,原始位置编码只表达绝对顺序,不直接提供相对距离信息。这也是后续相对位置编码(如 Transformer-XL、T5)和 RoPE 等改进方案出现的原因。 - 固定函数是否太僵化?
虽然不可学习,但 Transformer 会通过训练过程自动学会如何“解读”这些编码。这种固定性使模型对长序列有更好的拓展能力。但在某些任务中,确实比可学习位置编码表现略弱。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22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