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26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怎么判断是自己prompt写的不够好?还是基座模型能力不够?

本文探讨了大模型部署中的核心问题:当输出效果不佳时,如何判断是Prompt设计问题还是模型能力局限。作者指出80%的情况可通过Prompt优化、RAG或CoT解决,无需微调。微调适用于专业术语密集、格式定制化等特定场景。文章提供了系统评估Prompt优化空间的方法,包括构建Prompt梯度测试、知识探测和模型对比测试。同时强调RAG和CoT在解决知识缺失和推理问题上的优势,建议优先尝试这些方法。最后给出了微调决策流程图和Prompt效果评估代码示例,强调多数问题可通过Prompt工程解决,微调应作为最后选择

2025-11-24 15:56:57 434

原创 一文讲清:多模态学习:多模态融合 + 跨模态对齐

多模态学习(Multimodal Learning)作为一项关键技术,通过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数据模态,显著增强了模型对复杂信息的解析能力。其本质在于发挥各模态间的互补优势与冗余特性,克服单一模态的信息边界,复现人类通过多感官协同实现认知的机制。

2025-11-22 17:02:05 885

原创 循环神经网络RNN是什么?终于有人讲清楚了!

本文系统介绍了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核心原理与应用特点。首先对比RNN与传统神经网络的差异,重点阐述RNN通过记忆机制处理时序数据的独特优势,并举例说明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序列建模能力。文章详细解析了RNN模型结构,包括时间展开图、权重参数计算和变长输入处理机制,并延伸介绍双向RNN的改进结构。最后通过心电信号分类实例,演示了RNN参数设置和特征提取过程,为理解LSTM等进阶模型奠定基础。文中还穿插AI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强调掌握RNN等深度学习技术的重要性。

2025-11-21 17:33:59 572

原创 什么是注意力机制?什么是自注意力机制?二者有何区别?

本文系统讲解AI大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和自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机制通过动态权重分配让AI聚焦关键信息,解决了传统RNN逐字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自注意力机制则使每个词能关联全句其他词,形成全局信息整合,是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文章用通俗类比(如学霸划重点、自助餐选餐)解释技术原理,并对比传统方法优劣。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相关人才需求激增,建议从建立直觉理解入手,逐步深入数学和代码实现。最后提供大模型学习资源获取渠道。

2025-11-20 11:50:09 943

原创 一文讲清:从语言学到深度学习NLP自然语言处理

摘要:自然语言处理(NLP)作为人工智能与语言学的交叉领域,专注于通过计算机技术解析和生成人类语言。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自然语言实现高效人机交互,涵盖机器翻译、信息提取、自动摘要等广泛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NLP性能,CNN、RNN等模型通过自动特征学习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NLP领域正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预计将面临千万级人才缺口,为从业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2025-11-19 15:28:58 856

原创 一文讲清:AI大模型中AI Agent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

AI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发展迅猛,正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大模型作为智能体的核心"大脑",结合规划、记忆和工具调用能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的跃迁。智能体在客服、数据分析等场景快速渗透,并重构SaaS行业协作模式。阿里云、腾讯云等厂商推出企业级智能体平台,加速行业落地。随着MCP协议等技术突破,智能体生态互联互通能力持续增强,向着AGI目标不断演进。这一技术革命正创造大量人才需求,为从业者提供全新发展机遇。

2025-11-18 15:45:58 675

原创 这是一篇写给AI大模型入门的新手小白手册(附文档)

本文系统梳理了AI大模型学习的完整框架,分为六个循序渐进的部分:从深度学习基础(如Transformer架构)、NLP基础知识(如BERT模型),到大模型核心技术(训练框架、微调方法)、推理流程(KVCache机制)、应用开发(Langchain工具),最后是前沿技术追踪(顶会论文)。作者针对当前AI人才缺口大的现状,指出大模型是重要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包含学习路线、面试题等资源的完整学习资料包,帮助零基础者系统入门这一新兴领域。

2025-11-17 19:40:23 691

原创 一文讲清:深度学习——自注意力机制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自注意力机制这一神经网络创新架构。首先阐述了其与传统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捕捉输入序列内部的动态关联。其次详细讲解了两种注意力评分函数(加性注意力和缩放点积注意力)的计算原理及适用场景。最后深入解析了多头注意力机制,说明了其通过多个注意力头并行计算来提取更丰富特征的方法,并提供了完整的PyTorch实现代码。文章还指出AI大模型发展迅速,相关人才缺口巨大,建议读者把握机遇学习这一前沿技术。

2025-11-14 15:24:03 660

原创 一文讲清:MoE混合专家模型是什么?

摘要: 混合专家模型(MoE)通过稀疏激活机制实现模型规模与计算效率的解耦,成为构建万亿参数大模型的主流方案。MoE将任务分解为子任务,由特定专家处理,门控网络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显著提升模型容量而不增加推理成本。该技术从1991年发展至今,已应用于Transformer架构并拓展至多模态领域。尽管面临负载不均衡等训练挑战,但通过分布式并行和通信优化,MoE模型(如Switch Transformer、Mixtral 8x7B)在相同计算量下性能超越密集模型,成为AI领域的高效解决方案。

2025-11-13 14:28:47 897

原创 大语言模型如何微调(Fine-tuning)?

从GPT3演进到ChatGPT,从GPT4赋能GitHub Copilot的发展历程中,微调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系统解析微调(fine-tuning)的核心概念、实际应用价值,以及LoRA(Low-Rank Adaptation)的创新原理。

2025-11-12 11:53:07 837

原创 为什么需要垂直领域的SFT微调?垂直领域SFT微调怎么做?

本文探讨了垂直领域SFT微调(监督式微调)技术在大语言模型中的应用。SFT微调通过注入专业领域数据,可显著提升模型在医疗、法律、金融等垂直场景下的专业性和精确度。文章详细解析了SFT微调的实施步骤:包括数据准备、样本构建、策略制定、训练实施等核心环节,并对比了基于基座模型与对话模型的不同微调路径的优势与局限。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掌握SFT微调技术将成为算法和工程应用人才的重要竞争力,文章同时提供了AI大模型学习资源获取渠道。

2025-11-11 18:05:53 684

原创 一文讲清:Embedding向量嵌入是什么?

本文探讨了RAG应用中chunking策略的演变与Embedding技术的重要性。传统"先分块后嵌入"的方法难以平衡精度和上下文,新兴的"先嵌入后分块"策略如Late Chunking和Max-Min semantic chunking更受关注。文章深入解析Embedding的核心概念,将其比作将符号转换为机器可理解向量空间的"翻译器",具有压缩数据、捕捉语义和提供通用特征三大作用。介绍了词向量、图像嵌入和用户嵌入等常见类型,强调Embedding

2025-11-10 11:41:43 1007

原创 AI圈炸锅了!大模型的下一片蓝海,彻底爆发了!

AI浪潮席卷职场,程序员纷纷转型大模型领域。发改委"人工智能+"政策助推行业发展,懂AI的程序员将成为稀缺人才。核心技能包括大模型微调(DeepSeek、Qwen)、RAG应用开发和AI Agent搭建,可应用于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AI行业预计2025年人才缺口达千万,为职场人提供转型机遇。学习资源涵盖面试题、学习路线、专业书籍等完整体系,助力从入门到精通。拥抱AI技术,构建个人竞争力,是应对职业挑战的关键选择。

2025-11-08 16:42:48 382

原创 Fine-tuning(微调/精调)是什么?看这篇就够了!

摘要: 微调(Fine-tuning)是在预训练模型基础上,用特定任务数据进行额外训练,使其适应新任务的技术。预训练模型具备通用能力(如应届生),而微调后则获得专业领域技能(如培训后的专业人才)。优势包括:1)节省算力成本;2)提升特定任务性能;3)定制输出风格。微调分为全量微调(所有参数训练)和高效微调(如LoRA仅调整部分参数)。当需要模型掌握新技能/风格时选择微调,需引用外部资料时则用RAG技术。当前AI大模型人才缺口大,系统学习可把握行业发展机遇。(149字)

2025-11-07 17:48:08 238

原创 一文讲清:传统RAG和Agentic RAG实战差异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模式。传统RAG采用线性"检索-生成"流程,优势是架构简单、响应快速,但难以处理复杂查询。新型的Agentic RAG引入智能体概念,具备动态规划、多工具调用和迭代修正能力,显著提升了复杂推理和回答准确性,适用于金融分析等高阶场景。两种技术各有所长:传统RAG适合简单问答和低延迟需求,Agentic RAG则能解决更复杂的知识整合问题。随着AI大模型发展,Agentic RAG将成为构建高自主性AI系统的关键技术。

2025-11-06 15:32:21 863

原创 AI大模型八股 | 多模态RAG怎么做?

多模态RAG综述简介:《Ask in Any Modality: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n Multimodal Retrieval-AugmentedGeneration》多模态RAG步骤: 查询预处理、多模态数据库、检索策略(模态为中心)、融合机制、增强技术、生成阶段、训练策略。

2025-11-04 14:36:10 733

原创 为什么LLM推理要分成Prefill和Decode两个阶段?

大语言模型文本生成分为Prefill和Decode两阶段:Prefill并行处理完整输入prompt(计算密集),Decode串行生成输出token(内存带宽受限)。这种分工源于输入输出数据形态的差异——输入可并行计算,输出需逐步推理。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掌握这类核心技术将为职业转型提供新机遇。目前AI领域人才缺口巨大,系统学习大模型技术已成为职业提升的重要路径。(149字)

2025-11-03 11:56:35 644

原创 一文讲清:预训练(Pre-Training)、微调(Fine-Tuning)是什么?

摘要:预训练和微调是AI模型开发的两大核心技术。预训练通过海量通用数据使模型掌握基础语言能力,奠定知识框架;微调则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专项优化,提升模型在具体场景下的表现。两者分别类似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深造,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AI在复杂任务中的处理能力。当前AI大模型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系统学习相关技术将为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5-10-31 16:37:36 983

原创 大模型为啥按Tokens收费?Tokens究竟是什么?直到我理解了Token和分词器,我才懂Transformer

本文深入解析了大语言模型(LLM)中的核心概念Token及其处理机制。Token是文本处理的基本单元,在中文中通常1个汉字对应1个Token,而英文单词可能被拆分为多个Token。文章详细介绍了分词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字典分词、BPE、SentencePiece等方法,并探讨了中文分词面临的独特挑战。此外还阐述了特殊Token的用途、Token计数的重要性,以及LLaMA系列模型分词器的演进过程。理解Token概念是掌握大模型运行机制的基础,对控制计算成本、优化模型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10-30 15:04:28 901

原创 13张图解Transformer和混合专家(MoE)的差别 | 大型语言模型的架构对比

本文探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在Transformer模型中的应用与优势。MoE通过引入多个专家网络和路由器机制,动态激活部分专家处理输入数据,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显著提升推理效率。文章详细解析了MoE的技术实现,包括路由器的智能调度机制及其训练优化方法,并讨论了专家训练不均衡等挑战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Transformer,MoE展现出更快的推理速度、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大的模型容量,成为当前大模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2025-10-29 15:13:55 807

原创 终于有人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基本原理讲清楚了!

本文介绍了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及其数学模型MP神经元的工作原理。MP模型通过输入、权重、阈值和激活函数模拟神经元兴奋/抑制的二分类特性,但需手动调整权重参数。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单层神经网络(感知器)及其数学表达,包括线性回归与逻辑回归模型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矩阵运算实现神经网络层间计算。最后指出MP模型的局限性在于无法自动学习权重,而深度学习通过特征自动提取克服了这一缺陷。全文系统梳理了神经网络的基础概念与计算原理。

2025-10-28 19:54:05 914

原创 一文讲清Transformer工作原理,36张图解 Transformer

文章摘要:本文深入解析了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机制,重点介绍了编码器-解码器架构中的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原理。首先从整体视角概述模型结构,包括六层堆叠的编码器和解码器模块;随后详细拆解了自注意力计算流程,通过Query/Key/Value向量实现词间关联度计算,并结合softmax归一化生成注意力权重。文章特别以机器翻译中的代词消歧为例,展示了自注意力如何动态捕捉语义关联。最后通过向量运算视角,系统阐述了从词嵌入到自注意力输出的完整数据处理链路。

2025-10-27 15:15:40 758

原创 传统RAG已到尽头?Agentic RAG 正成为新范式

摘要: 传统检索增强生成(RAG)通过外部检索与生成结合有效缓解大模型知识衰减问题,但性能提升逐渐边际递减。新一代智能检索让模型主动规划检索过程,如Grok Code通过循环式“检索-推理”显著提升效率。PageIndex则针对长文档设计树状索引,实现上下文内智能导航。当前AI大模型发展迅猛,技术迭代推动检索从“被动查询”转向“主动探索”,为行业人才带来新机遇。 (字数:149)

2025-10-25 19:59:56 677

原创 1分钟搞明白什么是Agent?Agent四大核心能力详解

AI Agent:智能代理的进化与核心技术 AI Agent(智能代理)区别于传统大模型,具备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通过“大脑(LLM)+工具+行动”体系实现复杂任务处理,如旅行规划、订票等一站式服务。其四大核心模块包括: 大脑:LLM负责推理与决策; 记忆库:短期记忆管理任务,长期记忆存储用户偏好; 规划引擎:拆分目标为可执行步骤; 工具箱:调用软件/硬件工具(如微信、智能家居)。 技术突破: 多模态感知(GPT-4o支持图像、语音输入); 自主规划(如Otter模型的动态推理)

2025-10-24 16:41:57 761

原创 终于有人把AI大模型三种模式agent、embedding、copilot讲清楚了!

AI协作模式解析:从Embedding到Agent的演进 本文系统介绍了AI与人类协作的三种主要模式:1)Embedding模式:AI将文本、图像等数据转化为向量提供辅助支持,人类保持主导权;2)Copilot模式:AI作为"副驾驶"深度参与工作全流程,实现人机能力互补;3)Agent模式:AI具备自主规划、执行完整任务的能力,人类仅需设定目标。文章还分析了各类模式的技术原理(如Word2Vec、LLM等)和工作流程,指出AI大模型领域存在巨大人才缺口,并提供了相关学习资源。随着AI技术

2025-10-23 15:12:10 712

原创 Agent是什么?Agent的组成部分有哪些?Agent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摘要: Agent(智能体/代理)是指通过大模型模拟人类行为,结合规划、记忆和工具使用能力来完成任务的系统。国内外对Agent的定义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让AI具备感知、推理、决策和执行的能力。例如,电商客服Agent能解析用户请求,调用数据库并生成回复。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人才需求激增,学习AI大模型成为新兴行业的重要机遇。系统掌握LLM技术需要持续学习,但丰富的在线资源为零基础者提供了入门可能。

2025-10-22 15:32:37 1029

原创 RAG是什么?一文讲清:RAG检索增强生成!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信息检索与文本生成的技术,旨在提升大语言模型在回答专业问题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5-10-21 17:08:21 664

原创 一文讲清:AI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它是怎么做到这么聪明的?

近年来,大模型技术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科技新闻里,还是在日常聊天中,总能听到它的名字。它不仅能写文章、画图、翻译语言,还能帮医生诊断疾病,甚至完成一些我们以前觉得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大模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这么厉害?它是怎么做到的?这篇文章就用大白话,带您了解大模型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

2025-10-20 16:52:26 618

原创 AI大模型入门篇 | 完全0基础也能看得懂!轻松入坑AI大模型!

摘要: 人工神经网络(ANN)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通过感知机模拟生物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机制,利用权重和偏置优化模型性能。大模型(如GPT-3)基于超大规模参数(十亿级以上)和深层神经网络,具备涌现能力(自动学习高阶特征)和泛化能力(迁移知识到新领域)。其核心挑战包括算力消耗与过拟合风险。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通过调整参数(如温度、Top-K/P)优化输出。大模型的“大”体现为参数规模、架构深度、训练数据量及算力需求,例如GPT-3拥有1750亿参数,训练数据达45TB。

2025-10-18 17:05:55 888

原创 一文讲清:AI大模型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本文介绍了大模型处理文本的核心步骤:1)Token分割,将文本拆分为最小计算单位;2)向量化嵌入,将Token转换为数值表示;3)多层推理,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分析Token间关系;4)预测生成,根据规律输出合理结果。文章指出AI大模型是当前技术风口,2025年行业人才缺口预计达1000万,并提供了包含学习路线、面试题等全套资料的获取链接,强调零基础者也可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相关技能。

2025-10-17 12:04:35 590

原创 Embedding是什么?Embedding的原理是什么?

摘要: Embedding技术将离散数据(如文字、图像)转化为连续向量,通过向量距离反映语义关联性。其核心是将高维数据压缩为低维稠密向量,使计算机能理解词语间的关系(如"猫"与"狗"向量相近)。该技术依赖上下文学习模型(如Word2Vec),通过预测相邻词生成语义向量,支撑推荐系统、多模态搜索等应用。随着AI大模型爆发式增长(国内超100个10亿参数模型),Embedding成为企业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AI领域预计2025年人才缺口达千万,算法和工程应用类需求尤为紧迫

2025-10-16 10:28:56 503

原创 Vibe Coding是什么?Vibe Coding的原理是什么?

摘要: Vibe Coding是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辅助编程方式,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自动生成可执行代码,实现“意图驱动”开发。它降低了编程门槛,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开发应用,但生成的代码可能存在潜在问题且难以调试。核心原理是AI解析自然语言需求并匹配预训练代码模式,通过迭代反馈优化输出。虽然适合原型开发和个人项目,但关键系统仍需传统编程把关。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相关人才需求激增,学习AI技术成为把握新兴机遇的重要途径。(149字)

2025-10-15 14:25:48 947

原创 Agent(智能体)入门篇 | 什么是agent?

摘要: Agent(智能体)是能独立执行任务的系统,通过LLM管理决策流程,具备动态工具调用和纠错能力。其核心特征包括工作流自主管理、多工具交互及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适用于复杂决策、规则爆炸等场景,由规划、记忆、工具使用和行动四部分组成。编排模式分为单Agent(简单任务)和多Agent(复杂系统),后者可解决逻辑复杂或工具过载问题。随着AI大模型快速发展,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学习AI大模型成为新兴机遇,系统化学习资源助力零基础入门。 (149字)

2025-10-14 11:45:08 635

原创 AI大模型Agent是不是就是各种Prompt的堆叠?

摘要: AI大模型Agent是否仅是Prompt工程的争论持续发酵。一方认为Agent本质是Prompt的排列组合,强调精巧的文本设计;另一方则指出企业级Agent需集成任务调度、状态管理等系统工程。技术专家提出Agent公式:LLM+计划+执行+反馈,强调状态管理是关键。争论揭示了技术发展的阶段性——从初级Prompt工程到高级系统架构的演进。结论认为,Agent既是语言艺术,更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Prompt设计、状态管理等多维度能力。这场讨论推动了对AI Agent本质的深层思考,反映了技术变革的复杂

2025-10-13 15:03:22 781

原创 NLP是什么?一文带你搞懂自然语言处理(NLP)看这篇就够了!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旨在让机器理解并处理人类语言,涵盖机器翻译、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任务。传统方法依赖RNN和CNN,但2018年BERT模型的推出革新了NLP领域,通过预训练和微调实现高效迁移学习。Transformer架构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模型性能。当前,AI大模型发展迅猛,国内超10亿参数模型已超百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学习AI大模型需系统规划,但丰富的资源为零基础者提供了入门机会。点击链接获取全套学习资料,把握AI时代机遇。

2025-10-11 10:06:25 875

原创 7种大模型微调的方法全解,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摘要: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优化分为预训练和微调两阶段。预训练通过无监督学习掌握语言基础,微调则针对特定任务调整模型参数,提升领域表现(如医疗、金融)。主流微调技术包括LoRA(低秩矩阵适配)和QLoRA(量化低秩适配),在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保持模型性能。Transformer架构是核心支撑,其模块化设计(如自注意力机制)为微调提供灵活性。AI大模型人才缺口显著,学习微调技术是把握行业机遇的关键。

2025-10-10 15:46:58 666

原创 7大主流AI Agent开发框架全解析,看这篇就够了!

AI Agent开发框架综述:主流工具与核心特性 本文梳理了当前主流的AI Agent开发框架,包括LangGraph、AutoGen、CrewAI等7种解决方案。分析显示,各框架在架构设计上呈现差异化特点:LangGraph侧重有状态工作流管理,AutoGen专攻多智能体协作,CrewAI强调轻量化与高性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MetaGPT创新性地采用软件公司SOP模拟机制,实现复杂任务自动化。这些框架普遍具备持久化执行、人在回路、全维度记忆等核心功能,反映了AI Agent开发领域向模块化、可观测性、生

2025-10-08 16:01:52 791

原创 突然发现:大模型RAG优化思路真的好清晰!

文章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优化方法,分为五个层次:1)基础数据优化,包括智能文本分割和元数据增强;2)检索层优化,如微调嵌入模型和混合检索;3)生成层优化,改进提示工程和上下文管理;4)高级架构优化,如迭代检索和知识图谱应用;5)持续评估与反馈。强调应先建立评估体系,优先从数据质量和检索精度入手,再逐步采用复杂策略。最后指出AI大模型是重要发展方向,并提供了学习资源链接。(149字)

2025-10-05 15:53:19 618

原创 终于有人把AI大模型训练过程讲明白了!!!

大模型训练流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准备(数据收集清洗、模型设计)、训练(参数初始化、前向/反向传播)、测试(评估指标、性能分析)、调优(超参数调整、结构优化)和实践(部署应用、监控维护)。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大模型已成为新兴行业风口,2025年AI领域预计人才缺口达1000万。该领域提供了从零基础到专业人才的系统学习路径,包含丰富的在线资源与职业发展机会。

2025-10-04 14:55:13 930

原创 一文讲清:RAG、Agent、微调、RLHF等6种常见的大模型定制策略,从理论到实践!

摘要: 大语言模型(LLM)凭借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革新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但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特定业务需求。为降低定制成本,业界提出两类策略:冻结模型(如提示工程、RAG)和参数更新(如微调、RLHF)。文章详细解析了六种主流定制方法,包括提示工程、解码策略、RAG、Agent框架、微调及RLHF,并探讨了如何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开源或专有模型。随着AI人才缺口扩大,掌握大模型技术成为职业新机遇,文末提供全套学习资源链接助力开发者进阶。

2025-10-03 10:00:00 1447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