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深度学习领域,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Transformer 架构已经成为了“标配”。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文本摘要、问答系统等任务中,还衍生出了像 BERT、GPT 等一系列非常成功的模型。
然而,对于刚接触 Transformer 的人来说,最令人困惑的部分之一就是它的核心机制——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 。而注意力机制中又涉及三个关键词:Query(查询)、Key(键)、Value(值) ,简称 QKV。
那么问题来了:
QKV 机制到底是在干什么?它们各自的输出是什么?最终的注意力输出又代表什么?
别急,这篇文章就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一步步搞懂这些概念。
一、从一个生活场景开始理解注意力机制
想象一下,你在图书馆里复习功课,突然旁边有人说话。你会怎么做?
你很可能会下意识地去判断:“这个声音是重要的吗?”、“我是不是需要关注一下?”、“他们说的内容跟我现在学的有关吗?”
这时候你就已经在做一种“注意力”的筛选了。你不是对所有声音都同样注意,而是根据相关性分配注意力资源。
这其实就是注意力机制的基本思想:
注意力机制是一种让模型学会“关注重点”的方法。
二、什么是 Q、K、V?
在 Transformer 中,注意力机制的核心就是通过三个向量:Query、Key 和 Value 来计算出哪些信息更重要。
我们可以把这三个词理解成:
-
Query(查询) : 你想找什么?
比如,我们在对话类型的大模型页面里输入:鱼香肉丝做法
假设我们输入:“鱼香肉丝做法”,Q = 鱼香肉丝做法 * Wq ,Wq是通过训练得到的,将输入信息X,映射到空间向量的一个角落。
需要注意的是,Q映射出了非常多的语义信息的空间坐标,有的甚至毫无关联性。
-
Key(键):每个位置的信息都有一个“标签”,用来告诉你它能回答什么问题
Key也是通过输入X,映射出来的,只不过匹配的是X的输出,比如:输入X:鱼香肉丝做法,K = 鱼香肉丝做法 * Wk ,Wk也是通过训练得到的,将输入信息X,映射到空间向量的一个角落,只不过匹配的是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K映射出了非常多的语义信息的空间坐标,有的甚至毫无关联性。
-
Value(值):每个位置的实际内容,也就是你真正想获取的信息
V其实通过公式计算出来,注意力机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获取到这个V,如果没有后续的前馈网络计算,这个V就是最终输出的结果。
核心的目的是做Q矩阵与K转置矩阵做点积相乘,从几何空间可以理解为,求两个矩阵向量间的距离,距离越近,说明关联度越高。
以上计算过程,就是注意力机制,这个注意力的含义就是查找词语之间的关系,最终输出一个注意力得分,最高得分就是要输出的词汇。
举个例子:
假设你现在在读一段话:
“小明昨天去了学校,他今天也去了学校。”
你看到“他今天也去了学校”中的“他”,想知道“他”指的是谁。这时候,“他”就是你的 Query。
然后你回头去看前面的句子,“小明昨天去了学校”,这句话的 Key 就可能是“小明”,因为它回答了“他是谁”的问题。
而 Value 就是整句话的内容:“小明昨天去了学校”。
所以注意力机制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给定一个 Query,找到与之匹配的 Key,并从中提取对应的 Value。
三、注意力机制的输出到底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QKV 注意力机制输出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经过公式的运算后,输出是一个加权后的 Value 向量,也是一个多维矩阵,包含了词汇的上下文关系语义信息。
前面我们说了,注意力机制的流程是:
- Query 与 Key 相乘 → 得到注意力分数;
- 用这个分数对 Value 进行加权求和 → 得到输出。
所以,最终的输出其实就是一个融合了上下文信息的 Value 向量。
这就是为什么 Transformer 能够捕捉长距离依赖关系的原因:它可以让某个词的表示受到远距离词的影响。
四、多头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又是怎么回事?
你可能听说过“多头注意力”,这是 Transformer 的一个重要设计。
所谓“多头”,其实就是多个不同的注意力机制并行工作,每个“头”关注不同的方面。
比如说:
- 第一个头关注语法结构;
- 第二个头关注语义关联;
- 第三个头关注情感倾向;
- ……
每个头都会有自己的 Q、K、V,各自计算一次注意力,最后把结果拼接起来,再通过一个线性变换整合成最终输出。
多头注意力的好处在于:
它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理解上下文,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就像你看一个人,可以从外貌、性格、职业等多个维度去了解,而不是只看一面。
五、总结一下 QKV 的作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QKV 的本质含义:
名称 | 作用 | 类比 |
---|---|---|
Query(查询) | 表示当前词想要找什么信息 | 我想知道“他”是谁 |
Key(键) | 表示其他词能提供什么信息 | “小明”能回答这个问题 |
Value(值) | 表示其他词的实际内容 | “小明昨天去了学校” |
最终输出是:
一个融合了上下文信息的新向量,表示当前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义。
最后
感谢你们的阅读和喜欢,作为一位在一线互联网行业奋斗多年的老兵,我深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技术领域中,持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技术、渴望成长的朋友,我特别整理了一份涵盖大模型领域的宝贵资料集。
这些资料不仅是我多年积累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在行业一线实战经验的总结。
这些学习资料不仅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实用,让大家系统而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的各个知识点。如果你愿意花时间沉下心来学习,相信它们一定能为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AI大模型系统学习路线
在面对AI大模型开发领域的复杂与深入,精准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系统的技术路线图,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清晰地了解从入门到精通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还能提供一条高效、有序的学习路径。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资源和工具的限制、模型理解和调试的复杂性,在这基础上,找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又是重中之重。
AI大模型入门到实战的视频教程+项目包
看视频学习是一种高效、直观、灵活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过程,能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是现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
海量AI大模型必读的经典书籍(PDF)
阅读AI大模型经典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提高技术水平,开拓视野,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想要深入学习AI大模型开发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书籍是非常有必要的。
600+AI大模型报告(实时更新)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AI大模型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我们学习AI大模型必然是想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都是总结当前最新、最热、最高频的面试题,并且每道题都有详细的答案,面试前刷完这套面试题资料,小小offer,不在话下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