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天之道是静止的,天之行是动态的,如人的命,是静、动结合,性命双修,无为而为。
宇宙之大,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
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藏。
2.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为人之本性,人心秉承与天地之性,以天地之道而端本性,进而修炼人心,以天理定人性,方为性命双修。
3.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必有短,隐伏于心,大智若愚,内观正性,外视邪淫,神定气和,韬光养晦,顺其自然。
4.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二,口一,为七窍,也为阳窍,尿一,肛一,为阴窍。唯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
5. 火生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
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生克适宜,五行相安。
6.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道;人,万物之道。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7.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神,上天垂相解。外通天地,内修圣功,孜孜不倦,知微见著。
8.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9.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力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10.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在于目。
生之有欲,玩物丧志,阴阳不均,心力衰竭。清心寡欲,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
11.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12.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13.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身心双修,以道修德,大智若愚。
14.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想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自然之道,寂静无声,阴阳二气,相互更替。
15.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爱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