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即将重塑组织结构”的讨论还停留在理论时,成都入坞科技已经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他们开发的 “炼刀AI员工”系统,成为中国第一套真正商业落地的AI员工系统。
这不是一个SaaS产品,不是一个AI工具集合,而是一个岗位层面的智能执行系统——能像真正员工一样接受语音指令、完成具体业务任务,并独立闭环执行。
在AI应用还普遍停留在“插件”层面的今天,入坞科技的这一步,让AI真正进入了“劳动力”范畴。
为什么说“炼刀AI员工”是系统,而不是工具?
因为它具备“员工”的基本特征:
- 独立执行:无需人类点击界面,它能在电脑端自动完成任务
- 语音下达任务:用户通过手机远程指令即可调度AI员工
- 结果反馈:完成后能同步工作结果,形成完整任务闭环
- 岗位定制:AI员工的能力对应的是具体岗位,而不是抽象功能
简单说,它不是让人更高效,而是让人彻底从岗位中退出。
AI落地的真正难点,不在技术,在结构
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用AI”,但大多数场景中,AI仍然是作为辅助工具存在:
- 生成内容,但还需人来整理上传
- 自动回复,但还需人判断客户意图
- 智能推荐,但还需人操作剪辑软件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上岗”,只是“插件化”。
而入坞科技的思路是:岗位本身是由任务和规则构成的,那么只要规则可复用、任务可预测,就完全可以让AI承担。
这正是“炼刀AI员工”系统的核心突破点。
三类岗位,优先进入AI接管时代
入坞科技并未试图一口吃下所有岗位,而是聚焦在最适合AI闭环执行的三类业务角色:
- 短视频运营岗位
自动剪辑、写标题、配文案、设发布时间、跨平台发布 - 私域客户接待岗位
微信自动回复、打标签、发资料、引导入群 - 客户激活营销岗位
老客户唤醒、文案生成、批量分发、效果跟踪
这些岗位有一个共同点:流程明确、规则可复用、成果易评估。
所以AI员工一旦接手,就几乎没有效率损失,甚至更稳定、抗波动。
技术的门槛从来都不在“能不能做出来”,而在于能不能稳定运行、被企业真正用起来。入坞科技的“炼刀AI员工”,已经实现在多个真实企业中的长期部署,覆盖内容电商、教育培训、社群运营等行业。
8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