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CCM+自动网格执行方法与设置技巧

在Star中进行一个仿真项目时,有时会创建多个自动网格。网格创建结束后需要执行。在Star中,网格执行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单独执行操作;多个执行操作;全部执行操作。接下来将三种执行操作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介绍。

其次,如果不习惯用自定义控制网格,有时在一个项目中就会存在创建多个自动网格的情况,若其网格类型一样,只是网格的尺寸或薄体层数不同外,完全可以采用直接复制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复制后再对里面各项的数值进行修改即可。

一 自动网格执行方法

方法一:单独执行操作

单独执行操作时,在操作下选中要执行的自动网格,右键选择执行即可。

单独执行

方法二:多个执行操作

多个执行操作时,在操作下同时选

### STAR-CCM+ 网格划分教程和最佳实践 #### 3.1 网格划分概述 在STAR-CCM+, 网格划分是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网格质量直接影响仿真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合理的网格设置, 可以提高求解速度并获得更精确的结果[^2]。 #### 3.2 准备阶段 启动STAR-CCM+之后,在创建新项目时需导入几何模型文件。确保所选单位制适合当前工程需求,并检查几何结构是否存在潜在问题,比如过薄壁面或锐角区域等可能影响后续操作的因素。 #### 3.3 创建初始网格 进入Meshing模块后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单元用于构建基础网格框架。对于复杂形状建议采用非结构化六面体/四面体混合形式;而对于简单规则外形则可以考虑全六面体方案来减少节点数量从而加快收敛过程。 #### 3.4 自动手动调整相结合 利用软件内置自动生成功能快速生成初步网格布局,再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对手动编辑特定部位细节部分做精细化处理。例如增加近壁区层数、控制膨胀比率以及局部加密高梯度变化处等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最终解决方案的质量。 #### 3.5 验证优化 完成上述步骤后应仔细审查整个域内所有元素属性是否满足预期标准(如雅可比因子大于0.8),必要时重复修改直至达到满意效果为止。此外还可以借助可视化工具直观评估整体分布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策略。 ```python # 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 API实现某些自动化任务(此段仅为示意并非实际可用代码) def refine_mesh_near_walls(wall_regions): """针对指定墙壁区域细化附近网格""" for region in wall_regions: # 增加边界层厚度 add_boundary_layer(region) # 设置增长率参数 set_growth_rate(region, value=1.2) refine_mesh_near_walls(['inlet_wall', 'outlet_wall'])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