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重大时事新闻和评论
文章平均质量分 63
zwwwxy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對Googgle adsense廣告作弊和Googeladsense點擊廣告的生存前景看法
牛虻說:由於牛虻近日也在研究提供點擊式廣告的系統(jsp廣告系統一文),因此嘗試性地對Googel的廣告進行研究,考慮作弊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反向的保護性措施。由於金額不多,衹有幾個美元,所以不算什麼,也不能證明什麼——Googgle一定有一個危險性的域值,因此不會為幾美元和牛虻算帳;而且,廣告的效益本身就必然存在著浪費,如同信用卡的欺詐也是一種損失,問題就是作為一種業務其損失是否在可承受範原创 2005-06-21 09:52:00 · 2109 阅读 · 0 评论 -
GPL许可证经受市场考验 自由软件风险被夸大
牛虻观点: 倪老是不是投资有linux的公司,不在讨论之列,很讨厌一些人对人不对事的“争论”。尽管牛虻时有批评linux的言论,但那却是大量使用后的批评,远不是一些人从来不用或很少使用的批评或拥护。而且,linux再不好,象它的核心进程的没有进行内存保护,容易令工作服务器因为偶然激峰请求down掉;但也不是说windows就没有这个问题,linux作为服务器至少不差于任何windows,而且是免原创 2006-04-10 19:22:00 · 2310 阅读 · 0 评论 -
开源模式不值得政府支持
牛虻观点:首先,笔者不知道这个软件协会是何方神圣,有什么分量自称代表中国软件业。要知道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里,某业协会都是民间组织,代表著某个行业和政府行政权讨价还价;但在中国如同工会一样,常常是由先进性代表指定,代表著政府和该行业小民讨价还价。(搞笑)。因此,在那些市场国家,没有人会怀疑某行业协会的专业水平,而在中国,呵呵,象软件协会的家伙懂多少软件,是一个上颇值得考究的故事。其次,该文原创 2006-01-22 23:31:00 · 2623 阅读 · 0 评论 -
从电信身上看看政府如何违法犯罪(跟踪了半个月,终于发现近日浏览器弹出的广告窗口是电信搞的鬼)
近来经常发现不定什么时侯就弹出些it.com.cn之类的广告窗口,还肆无忌惮地不让你关上。首先怀疑是中了木马,3721,265这类臭名昭著的“非恶意病毒”用不了多久就需要你重装电脑,不过,我的电脑扫得很干净,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木马和病毒了。这次仍是一样,还是干净的?莫非是扫木马的软件info-scan有问题?不过不对啊,老马的软件替你中国网站做病毒广告?不管怎么说,死马当成活马治,御干净看看?还是原创 2005-12-10 10:32:00 · 3802 阅读 · 5 评论 -
中国软件业是谁在自毁长城
牛虻观点:文中类似的情况,牛虻也是碰到过。从市场总是对的出发,它反映了大陆的软件行业发展水平很低,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由于软件市场发展水平很低,市场决定行业。原因是:一、大陆主要产业是通过垄断经营的获取利益的,一般情况下是使用银行的政策性贷款(通常亏损了不用还的)在垄断地位下进行资本扩张赢得收入,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既不重要,甚至是有害的——它损害了抓住垄断机会迅速扩张的能力;这样,以提高原创 2005-10-15 12:09:00 · 2554 阅读 · 0 评论 -
Linux vs 微软:IT总体成本谁更高?(欧美和中国)
牛虻观点:作为一个公司,如果应用仍然在桌面上展开,微软仍然是不可战胜的;微软有足够的钱买下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可以用钱给竞争对手买障碍,象SCO。同时,如果是开始建设IT环境,那么谈论linux微软那个更佳还有少许意义,当微软已经占有若干市场,甚至令部分即使如中国的fans也已经把微软等同于电脑时,竞争对手linux要想胜过微软,不但本身要更佳,还要兼容得更佳,——显然,当微软原创 2005-10-19 09:51:00 · 2113 阅读 · 1 评论 -
传统电讯行业看来已经成为夕阳行业,只有中国除外
牛虻观点:曾经何时,通讯行业最后一百米入户除了电话线路别无他家;电讯也就成为当然的垄断行业。随着有线电视兴起,原理上电讯能做的有线网络也可以做,三网合一成为一个新的话题。今天,互联网成为一个完全的中介,不论用户是电讯拨号上网,还是局域网宽带,或者是cablemodem,无线上网,迟点或者还有电力线上网……,但整个互联网却是可看作一个统一的虚拟的数码网,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数码网。只要带宽足原创 2005-09-21 09:54:00 · 3921 阅读 · 1 评论 -
联合国新的文盲标准:不会用电脑成新文盲
牛虻观点: 对于单位里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年龄稍长一点的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对电脑的回避,和洋洋自得式的阳春白雪:“我不懂电脑的噢”,那个噢字带出来,与其说是惭愧,不如说是骄傲:“瞧,咱这么高档的人是不用懂电脑的!”。所以今天牛虻碰到谁要求帮忙硬件或者使用软件时,也学会这样说:“俺已经很久不玩软件,不装电脑了(这是真话,一两年没有重装系统了吧?)”,言下之意是:“侬找原创 2005-09-20 17:35:00 · 2274 阅读 · 0 评论 -
Linus Torvalds发布稳定升级版2.6.13 Linux内核
牛虻观点:在新装的系统里,牛虻或者会试用这个新的内核,不过,暂时还没有发现旧的2.4版本有什么问题,因此老的系统不准备升级。而且,新的内核似乎更多是考虑了桌面的应用,和服务器没有什么大的关系。linus当然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linux成为桌面的主要平台之一,不过,牛虻仍觉得linux作为服务器更为完美一点。【赛迪网讯】9月1日消息,Linux内核的下一个稳定的升级版本已经发布原创 2005-09-24 15:43:00 · 1705 阅读 · 0 评论 -
neoIT報告稱中國IT外包全球第三 成本低廉優勢大,(真的嗎?)
牛虻觀點:出於對社會洗腦工程衍生出來的免疫功能,牛虻對於中國政府發布的“報告”基本持嘲弄的態度;也由於中國的相關媒體摘取國外的資訊時,也採取了傾向性的摘取,沒有讓人感覺到外界言論的多樣性,反而給人以國外都是一邊倒的唱中國的贊歌,與牛虻自已在網上讀取國外資讀(一般的信息商點象紐約時報,是給國內封殺的,要用代理才能看)的完全不一樣,因此,牛虻也對此持懷疑態度。neoIT的報告應該是原创 2005-09-22 10:36:00 · 3092 阅读 · 4 评论 -
深度分析:摩尔定律失效可能会影响全球经济
牛虻观点:由于对芯片技术的了解,因此牛虻才对龙芯的吹嘘感到反感;不是对龙芯开发成员的反感,吹嘘的不是他们。芯片发现到今天,就CPU这一等级而言,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技术上的因素,而是比拼资本的因素,中国芯片界号称缺少设计工程师,其实质,却是缺乏持续稳定的芯片市场,更缺乏芯片业的历史业务积累。如果仅仅是偶然开发几个芯片,说真的,外包给国外的中立工作室设计,自已把投资投在测试段会更为经济原创 2005-09-17 18:11:00 · 1436 阅读 · 0 评论 -
博客,网志,和用户空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软件世界的牛虻技术专栏:博客是一个好东西 博客(blog)和网上日记(webdiarty),个人空间(userspace),这几个网上新玩意最初都源自一个单词web—log,即今天说的weblog,简化成了BLOG,但其实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笔者宁愿把它分区分起来,因为,这几者在托管商的业务模式来说,会有根本性的不同;尽管它们的混号今天都称为博客。 在汉语的理解中,原创 2005-09-04 23:06:00 · 1747 阅读 · 0 评论 -
网站动态内容为什么要用静态网页提供
最早的时侯,网站内容是通过在主机空间中放置大量的静态网页实现的。为了方便对这些分散在不同目录的静态网页的管理,(一般是通过FTP),象frontpage/dreamweaver这样软件甚至直接提供了向主页空间以FTP方式直接访问文件的功能。以静态网页为主的网站最大的困难在于对网页的管理,在这种框架里,网页框架和网页中的内容混杂在一起,很大程度地加大了内容管理的难度。为了减轻这种管理的成本,原创 2005-09-03 20:40:00 · 2523 阅读 · 3 评论 -
博客是一个好东西
博客是由博客托管商提供博客内容托管服务,由互联网使用者自行组织和管理的新一代的互联网应用,被称为web2.0的代表形式。 web1.0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自然延伸,表现为内容提供商(isp)向互联网用户作单向广播,用户被动接收。这样形式除了媒介转换为互联网外,和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相比之下,web2.0认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只是一原创 2005-09-03 15:18:00 · 1595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读者会找到您的博客?
今天网上有着具体内容的网页至少已经超过200亿页,您的博客无论如何大,也只是其中的苍海一粟;即使是大一点的博客托管商,象美国的blogger.com,用户也达到了1000万以上,试问,您的博客又如何被读者发现呢?特别是,如何被合适的读者发现呢?一般地,有三至四种常用的,实际上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让读者找到您的博客。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目录分类。互联网分类目录,最早是在1995年由yahoo原创 2005-09-03 15:14:00 · 1575 阅读 · 0 评论 -
解读:微软CEO警告开源软件厂商 可能再次起诉Linux
牛虻解读:这就说明MS在技术上认输了(不能技术上打败linux),所以买下了SCO,然后说linux侵犯了SCO的专利;由于novel声称这些心利专属于novel不是SCO,于是MS又扔开sco那个王八,拉拢novel。这就是MS打的算盘,不要说它没有效果。当初可口可乐并不是唯一一家饮料,可口可乐奉行“把竞争对手买回来扔进大海”的办法,消除了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微软只不过是故技重施,“买linux原创 2007-02-22 11:53:00 · 132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