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线程模型,Redis多线程到底是什么

文章分析了Redis从单线程到引入多线程的转变,探讨了多线程的原因、单线程的优势和弊端,以及Redis6/7如何通过多IO线程优化网络IO处理。
1、简介

        熟悉Redis的都知道,Redis是单线程的,但这是在Redis3.x版本,在Redis4.x版本引入多线程,但是此时多线程是指开启另外线程处理数据删除、持久化等操作。2018年5月,Redis核心代码重构,作为Redis5.x版本;Redis6/7真正引入多线程。

        在Redis 单线程时代,为什么能那么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基于内存操作:Redis 所有数据都在内存中,所有运算都是内存级别的,性能较高;

2)、多路复用和IO非阻塞:Redis通过IO多路复用来监听多个连接客户端的socket,这样就可以一个线程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避免IO阻塞操作;

3)、避免线程上下文切换:Redis 是单线程的,因此避免了线程上下文切换带来的资源消耗和不必要的多线程竞争,省去了时间和性能上的消耗。

4)、数据结构简单:Redis 大部分数据操作时间复杂度基本都是 O(1),性能较高。

        为什么一直采用单线程:

1)、使用单线程模型使得 Redis 的开发和维护更简单,因为单线程模型方便开发和调试;

 2)、即使使用单线程模型也并发的处理多客户端的请求,主要使用的是IO多路复用和非阻塞IO;

 3)、对于Redis系统来说,主要的性能瓶颈内存或者网络带宽并非 CPU

        单线程弊端:

1)、删除大 key 的时候,会造成阻塞,导致 Redis 主线程卡顿。

2)、数据量大操作也会导致 Redis 主线程卡顿。

2、Redis 多线程机制

        Redis一直被大家熟知的就是它的单线程架构,虽然有些命令操作可以用后台线程或子进程执行(比如数据删除、快照生成、AOF重写)。但是,从网络IO处理到实际的读写命令处理,都是由单个线程完成的。随着网络硬件的性能提升,Redis的性能瓶颈有时会出现在网络IO的处理上,也就是说,单个主线程处理网络请求的速度跟不上底层网络硬件的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 6/7 引入多线程机制。

        Redis6/7 采用多个IO线程来处理网络请求,提高网络请求处理的并行度,Redis的多IO线程只是用来处理网络请求的,对于读写操作命令Redis仍然使用单线程来处理。这是因为,Redis处理请求时,网络处理经常是瓶颈,通过多个IO线程并行处理网络操作,可以提升实例的整体处理性能。而继续使用单线程执行命令操作,就不用为了保证Lua脚本、事务的原子性,而额外开发多线程互斥加锁机制了(不管加锁操作处理),这样一来,Redis线程模型实现就简单了。

        简单来讲,新增了多线程的功能来提高 I/O 的读写性能,他的主要实现思路是将主线程的 IO 读写任务拆分给一组独立的线程去执行,这样就可以使多个 socket 的读写可以并行化了,采用多路 I/O 复用技术可以让单个线程高效的处理多个连接请求(尽量减少网络IO的时间消耗),将最耗时的Socket的读取、请求解析、写入单独外包出去,剩下的命令执行仍然由主线程串行执行并和内存的数据交互。

3、Redis 多线程配置

        在Redis6/7中,多线程机制默认是关闭的,如果需要使用多线程功能,需要在 redis.conf 中设置两个参数。

1)、设置io-thread-do-reads配置项为yes,表示启动多线程。

2)、设置线程个数。关于线程数的设置,官方的建议是如果为 4 核的 CPU,建议线程数设置为 2 或 3,如果为 8 核 CPU 建议线程数设置为 6,线程数一定要小于机器核数,线程数并不是越大越好。

################################ THREADED I/O ################################
# Redis is mostly single threaded, however there are certain threaded
# operations such as UNLINK, slow I/O accesses and other things that are
# performed on side threads.
# 设置线程数:如果机器合数为4个,设置2/3;如果机器核数为8个,设置6
io-threads 4
# Setting io-threads to 1 will just use the main thread as usual.
io-threads-do-reads yes   # 默认为no
 4、总结

        Redis 单线程操作已经深入每个开发者的心中,但是在新版本引入多线程机制,这种多线程机制到底是什么,本文详细进行说明,Redis 引入多线程只是让一些性能瓶颈限制 Redis 发挥,关于Redis 更多高级内容将在后续持续更新。

        本人是一个从小白自学计算机技术,对运维、后端、各种中间件技术、大数据等有一定的学习心得,想获取自学总结资料(pdf版本)或者希望共同学习,关注微信公众号:it自学社团。后台回复相应技术名称/技术点即可获得。(本人学习宗旨:学会了就要免费分享)

### Redis 线程模型的工作原理 #### 单线程模型Redis 6.0 之前) 在 Redis 6.0 版本发布前,其采用的是完全基于单线程的处理模型。这意味着所有的客户端请求都由同一个主线程负责接收、解析以及响应[^1]。尽管如此,由于 Redis 结合了高效的内存管理和 I/O 多路复用技术,即使是在高并发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 具体来说,Redis 的单线程并非单纯地按顺序逐一执行每个请求,而是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运行。在这种模式下,Redis 利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 I/O 多路复用功能(如 `epoll` 或 `kqueue`),从而可以同时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并作出快速反应[^3]。 #### 多线程模型(自 Redis 6.0 起) 然而,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发展速度加快,原有的单线程架构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当面对极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需求时,单一工作线程可能无法及时完成所有必要的网络读写操作。因此,在 Redis 6.0 中引入了一种新的多线程机制来优化这部分流程[^4]。 新加入的多线程特性主要用于分担原本属于主线程的部分职责,即 **网络 IO 数据的读取与写入** 和 **协议解析** 这两方面内容。这些任务被分配给若干个辅助线程去独立完成;而核心逻辑部分,比如实际命令的具体执行过程,则依旧保留于原来的那个唯一存在的主线程之中不变。 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因频繁进行低效阻塞型 IO 导致的整体效率下降问题,又很好地继承了过去版本里简单明了易于维护的优点,同时也规避掉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同步锁竞争状况等问题[^2]。 以下是简化版伪代码展示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交给不同的组件处理: ```python def handle_client_request(client_socket): data = read_from_network_thread_pool(client_socket) # 使用多线程池读取数据 command, args = parse_protocol(data) # 解析协议仍可放在主线上或子线程视情况定 result = execute_command_in_single_main_thread(command, *args) # 所有命令最终交予单一线程执行 write_to_network_thread_pool(result, client_socket) # 将结果回传利用多线程写入 ``` 以上就是关于 Redis 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线程策略及其背后的设计考量概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知其_所以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