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684558
一、快速排序算法分析
快速排序由于排序效率在同为O(N*logN)的几种排序方法中效率较高,因此经常被采用,再加上快速排序思想----分治法也确实实用,因此很多软件公司的笔试面试,包括像腾讯,微软等知名IT公司都喜欢考这个,还有大大小的程序方面的考试如软考,考研中也常常出现快速排序的身影。
总的说来,要直接默写出快速排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本人就自己的理解对快速排序作了下白话解释,希望对大家理解有帮助,达到快速排序,快速搞定。
快速排序是C.R.A.Hoare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划分交换排序。它采用了一种分治的策略,通常称其为分治法(Divide-and-ConquerMethod)。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1.先从数列中取出一个数作为基准数。
2.分区过程,将比这个数大的数全放到它的右边,小于或等于它的数全放到它的左边。
3.再对左右区间重复第二步,直到各区间只有一个数。
虽然快速排序称为分治法,但分治法这三个字显然无法很好的概括快速排序的全部步骤。因此我的对快速排序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挖坑填数+分治法:
先来看实例吧,定义下面再给出(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定义,这样对实现代码会有帮助)。
以一个数组作为示例,取区间第一个数为基准数。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72 | 6 | 57 | 88 | 60 | 42 | 83 | 73 | 48 | 85 |
初始时,i = 0; j = 9; X = a[i] = 72
由于已经将a[0]中的数保存到X中,可以理解成在数组a[0]上挖了个坑,可以将其它数据填充到这来。
从j开始向前找一个比X小或等于X的数。当j=8,符合条件,将a[8]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a[0]中。a[0]=a[8]; i++; 这样一个坑a[0]就被搞定了,但又形成了一个新坑a[8],这怎么办了?简单,再找数字来填a[8]这个坑。这次从i开始向后找一个大于X的数,当i=3,符合条件,将a[3]挖出再填到上一个坑中a[8]=a[3]; j--;
数组变为: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8 | 6 | 57 | 88 | 60 | 42 | 83 | 73 | 88 | 85 |
i = 3; j = 7; X=72
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先从后向前找,再从前向后找。
从j开始向前找,当j=5,符合条件,将a[5]挖出填到上一个坑中,a[3] = a[5]; i++;
从i开始向后找,当i=5时,由于i==j退出。
此时,i = j = 5,而a[5]刚好又是上次挖的坑,因此将X填入a[5]。
数组变为: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8 | 6 | 57 | 42 | 60 | 72 | 83 | 73 | 88 | 85 |
可以看出a[5]前面的数字都小于它,a[5]后面的数字都大于它。因此再对a[0…4]和a[6…9]这二个子区间重复上述步骤就可以了。
对挖坑填数进行总结
1.i =L; j = R; 将基准数挖出形成第一个坑a[i]。
2.j--由后向前找比它小的数,找到后挖出此数填前一个坑a[i]中。
3.i++由前向后找比它大的数,找到后也挖出此数填到前一个坑a[j]中。
4.再重复执行2,3二步,直到i==j,将基准数填入a[i]中。
照着这个总结很容易实现挖坑填数的代码:
int AdjustArray(int s[], int l, int r) //返回调整后基准数的位置
{
int i = l, j = r;
int x = s[l]; //s[l]即s[i]就是第一个坑
while (i < j)
{
// 从右向左找小于x的数来填s[i]
while(i < j && s[j] >= x)
j--;
if(i < j)
{
s[i] = s[j]; //将s[j]填到s[i]中,s[j]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坑
i++;
}
// 从左向右找大于或等于x的数来填s[j]
while(i < j && s[i] < x)
i++;
if(i < j)
{
s[j] = s[i]; //将s[i]填到s[j]中,s[i]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坑
j--;
}
}
//退出时,i等于j。将x填到这个坑中。
s[i] = x;
return i;
}
再写分治法的代码:
void quick_sort1(int s[], int l, int r)
{
if (l < r)
{
int i = AdjustArray(s, l, r);//先成挖坑填数法调整s[]
quick_sort1(s, l, i - 1); // 递归调用
quick_sort1(s, i + 1, r);
}
}
这样的代码显然不够简洁,对其组合整理下:
//快速排序
void quick_sort(int s[], int l, int r)
{
if (l < r)
{
//Swap(s[l], s[(l + r) / 2]); //将中间的这个数和第一个数交换 参见注1
int i = l, j = r, x = s[l];
while (i < j)
{
while(i < j && s[j] >= x) // 从右向左找第一个小于x的数
j--;
if(i < j)
s[i++] = s[j];
while(i < j && s[i] < x) // 从左向右找第一个大于等于x的数
i++;
if(i < j)
s[j--] = s[i];
}
s[i] = x;
quick_sort(s, l, i - 1); // 递归调用
quick_sort(s, i + 1, r);
}
}
快速排序还有很多改进版本,如随机选择基准数,区间内数据较少时直接用另的方法排序以减小递归深度。
注1,有的书上是以中间的数作为基准数的,要实现这个方便非常方便,直接将中间的数和第一个数进行交换就可以了。
二、使用C语言库函数中的快速排序函数
上面讲了快速排序的实现,但在很多场合,直接使用快速排序的库函数是很方便的。下面讲VC中库函数qsort()的用法:
函数原型:
void qsort(void *base,size_t num,size_t width, int (__cdecl *compare )(const void *, const void *) );
第一个是数组地址,第二是数组大小,第三个是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字节数,最后一个是个函数指针,表示如何比较数组中的元素。
头文件 #include <stdlib.h>
下面分别就int等整数数据,double等浮点数据,结构体和类,按指定方式这四种情况进行讲解。 实例1 对int等整数数据进行排序 MAXN为数组大小
int cmp(const void *x, const void *y)
{
return *(int*)x - *(int*)y;
}
qsort(a, MAXN, sizeof(a[0]), cmp);
实例2 对double等浮点数进行排序
int cmpDouble(const void *x, const void *y)
{
return (*(double*)x > *(double*)y ? 1 : -1);
}
qsort(a, n, sizeof(a[0]), cmpDouble);
实例3 对结构体,类等复杂数据进行排序
struct Student
{
char szName[30];
int nAge;
};
先对年龄排序,年龄相同再按姓名排序。
int cmpStudent (const void *x, const void *y)
{ //先作下指针转换,再按要求比较
Student *pNodex = (Student*)x, *pNodey = (Student*)y;
if (pNodex->nAge != pNodey->nAge)
return pNodex->nAge - pNodey->nAge;
else
return strcmp(pNodex->szName, pNodey->szName);
}
qsort(a, n, sizeof(a[0]), cmpStudent);
实例4 按指定方式进行排序。
如对只有大小写字母的字符串"AajkuKdYUBCDwyz"进行排序,要求大写字母在前,小写字母在后。
int cmp1(const void *x, const void *y)
{
char *pcx = (char*)x, *pcy = (char*)y;
bool flag1 = *pcx >= 'A' && *pcx <= 'Z';
bool flag2 = *pcy >= 'A' && *pcy <= 'Z';
if(flag1 == flag2) //如果都为大写字母或都为小写字母
return *pcx - *pcy;
else //否则,谁为大写字母,谁的权值小。
return flag1 ? -1 : 1;
}
int main()
{
char szText[] = "AajkuKdYUBCDwyz";
qsort(szText, strlen(szText), sizeof(szText[0]), cmp1);
printf("%s\n", szText);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