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Java的ThreadPoolExecutor可以并发地执行一些任务,它的基本用法是:
(1)创建一个 ThreadPoolExecutor 对象
1 |
|
这里使用的构造函数是: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
简要地说明一下:
第1个参数 corePoolSize 是保留在线程池中的线程数,即使这个线程是空闲的,它也会被一直保留着;
第2个参数 maximumPoolSize 是线程池中最大允许的线程数;
最后一个参数 workQueue 用于保存执行之前的task,即task会被从 workQueue 里不断地取出来,再放到线程池里去执行。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2)利用创建的 ThreadPoolExecutor 对象,在需要的地方不断地提交(submit)任务
1 |
|
其中,MyTask是一个你自定义的类,例如:
1 2 3 4 5 6 |
|
我们需要在 run() 方法中写执行一个具体任务的代码。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由于 workQueue 的大小有限,当我们 submit() 任务太快的时候(也就是说,task占满了workQueue里的所有空间,此时又有新的task要被提交了),会导致无法再将新的task放到workQueue中,此时,submit() 方法会抛出异常,表明“我已经吃不消了,请你分配任务慢一点”。
这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是OK的,例如,在一个抓取网页的系统(爬虫)中,提交一个抓取网页的task只是一瞬间的事,而网页抓取过程通常会是速度瓶颈,所以,如果此系统负载已经非常高了,那么我们可以放弃掉一部分URL不去抓取,也不能让系统不断地积压无数URL,导致系统最终被压垮。
但是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下,这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不能因为系统的处理速度慢,就丢掉我们一定必须要执行的task,因为这些task非常重要,就算是多耗一些时间,让系统慢慢处理也好,但是却不能损失一个task。总之,“等得起”,但是“丢不起”。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所以问题就来了,如何在ThreadPoolExecutor的workQueue全满的情况下,使得submit()方法能block在那里,一直等到有资源了,再继续提交task?
有好多种方法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1」让ThreadPoolExecutor使用自己实现的RejectedExecutionHandler,在其中阻塞式地将task放到workQueue中
这是网上很多教程提供的一个方法。
所以我们先说一下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是个什么鬼,它和ThreadPoolExecutor有什么关系。
ThreadPoolExecutor可以设置一个“拒绝策略”,这是指当一个task被拒绝添加到线程池中时,采取的处理措施,例如:
1 |
|
这使得当task被拒绝添加到线程池中时,ThreadPoolExecutor会采用“丢弃”策略来对待这个任务,即这个task被丢弃了。
那么,如何利用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来阻塞submit()?
首先要知道,submit()方法是调用了workQueue的offer()方法来塞入task,而offer()方法是非阻塞的,当workQueue已经满的时候,offer()方法会立即返回false,并不会阻塞在那里等待workQueue有空出位置,所以要让submit()阻塞,关键在于改变向workQueue添加task的行为,所以,有这样一种方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
其中,重写的rejectedExecution()方法调用了getQueue()方法,得到了workQueue,再调用其put()方法,将task放到workQueue中,而这个put()方法是阻塞的:
1 2 3 4 |
|
这就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当workQueue满时,submit()一个task会导致调用我们自定义的RejectedExecutionHandler,而我们自定义的RejectedExecutionHandler会保证该task继续被尝试用阻塞式的put()到workQueue中。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尽管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是使用它是非常不好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1] ThreadPoolExecutor的API不建议这样做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
可见,API已经说明了:getQueue()主要是用于调试和监控。
[2] 可能会导致死锁等...(未仔细研究)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2」使用CallerRunsPolicy
1 |
|
当使用这种拒绝策略时,如果workQueue满了,ThreadPoolExecutor就会在调用者线程(即生产者线程)中执行要提交的task——生产者线程帮消费者线程干了自己“不应该干的活”。
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生产者线程在task被执行完之前将不再能提交新的task,除此之外貌似没有什么其他问题——除了感觉有点“怪怪的”,因为生产者线程一人饰演两个角色。
文章来源:http://www.codelast.com/
「3」使用自己重写了offer()方法的BlockingQueue
由于submit()是调用workQueue的offer()方法来添加task的,而offer()是非阻塞的,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实现一个BlockingQueue,其offer()方法是阻塞的,那么,就可以用它和ThreadPoolExecutor配合,来实现submit()方法在workQueue满时的阻塞效果了(来自StackOverflow):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然后在构造ThreadPoolExecutor对象的时候,最后一个参数workQueue使用这个LimitedQueue类的对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