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S、北斗
文章平均质量分 50
zhoujunbuaa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GPS中的常见简写意义
Acronyms BIPM Bureau des Poids et Mesures C/A-code Coarse Acquisition Code CC Composite Clock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GPS Differential GPS DoD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P Dilution of Precisi原创 2010-11-03 22:10:00 · 953 阅读 · 0 评论 -
北斗无源授时接收机GEO卫星星历求解算法
这篇论文的关键是将“拉格朗日插值法”改为“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算法”。 一、拉格朗日插值法 拉格朗日差值法保证了几乎所有的点都通过一条直线,通过之前的大量采样点进行比对算出当前时刻点值。 该算法的最大不足是当观测采样点需要增加或减少时,原的公式必须重新建立,计算量大。 二、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算法 利用余弦函数的性质进行拟合,允许一定的波动,采样点少时波动幅度大些,表现为波形的幅值大。原创 2010-11-05 23:15:00 · 1453 阅读 · 0 评论 -
GPS 与 北斗 初步对比
一、脉冲 GPS每秒可获得一次卫星星历电文,秒脉冲的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锁住的可用卫星达到四颗以上时,授时脉冲的1精度在100 ns以内;当锁住的可用卫星少于四颗时,解算方程组的信息不够充分,授时精度将有所降低。 北斗星历电文的更新率1次/min,分脉冲的授时精度服从正态分布,授时脉冲的精度在100 ns以内,秒脉冲由授时卡根据星历信息再处理获得,精度在300 ns以内。(所以说没有直接的秒脉冲)。所以要的到稳定间隔的秒秒脉冲,则需要接收端有一个可靠稳定的守时模块。原创 2010-11-05 15:31:00 · 1735 阅读 · 0 评论 -
北斗一号卫星系统 及 一种授时系统
一、北斗一号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分别处于80E和14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度)、、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主要利用这两颗卫星作为地面 控制中心和用户之间无线电信号传输的中转站,测出无线电传播的两个时间延迟,从而测出用户到两 颗卫星的距离。这样地面控制中心就可以利用“三球交汇原理”(以两个卫星分别为球心的两个球和 地球 构成“三个球”)解算出用户位置,最后通过其中一颗卫星将结果送给用户。换种说法:根据两颗北斗卫星传输原创 2010-11-05 23:03:00 · 2407 阅读 · 2 评论 -
基于聚芯SoC北斗时钟的烧写步骤
PMON> sload -o 80100000 ## Ready for downloading from serial port (ymodem) ...... CCCCCCCCCCCCCCCCCCCCC Transfer Complete! xyzModem - CRC mode, 3(SOH)/233(STX)/0(CAN) packets, 1 retries ## Total Size = 0x0003a19e = 237982 Bytes PMON> n原创 2011-01-08 11:55:00 · 1193 阅读 · 0 评论 -
自己动手写的UART2驱动
昨天发现新唐的BSP中没有提供UART2的定义 即其操作,只定义了UART0和UART1及其驱动操作。但是涉及的板子中又弄了3路串口,当然UART2在其中。 第一反应就是查阅新唐的资料,NUC1**的前期设计文档中,有些说可以支持UART2,但是又有很多定义的地方都Reserve了,就是本该UART2相关的位却为保留位。心里没谱。 没谱也没办法,咬咬牙开始吧。原创 2011-06-21 12:01:00 · 305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