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师按:觉得值得讨论的小文!我还要认真地想一想
主题:围绕职责链设计模式-计算收费有效时间博客展开讨论
参与人:
讨论时间:
讨论内容
这次讨论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职责链模式应用于机房收费系统计算上下机有效时间是否合理
对于计算上下机有效时间大家对运用职责链模式一致赞同。谈论之前与一部分人讨论上下机时间的选取,对于设置准备时间、最少上机时间、递增时间并没有想到要以这样方式计算消费金额,所以一部分人就省去了这部分数据和功能。对这点的讨论结果是任何系统需求分析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不要思维定式的想当然,要按客户的要求去做需求分析,任何功能和数据在没与客户沟通之前不得擅自修改,也不得擅自删除。
二、在此之前职责链模式应用于机房收费系统没有人应用过
对于设计模式在机房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基本上大都是通过师傅或八期其他人那得到的经验,所以在用法、用处基本都相差不多,随大流,没有深入理解跟思考。
三、大家对设计模式的理解
大家普遍认为学设计模式时按照大话设计模式的例子去想去敲代码,当时感觉思路清晰,对设计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真正让自己在项目中去应用设计模式时感觉只能有限的加入一两个,并且在应用上产生了混淆。如在机房收费系统中下机时需要进行卡号验证、验证余额、验证是否在上机、更新充值卡余额、插入上机记录,下机要完成以上几项操作,在观察者模式与状态模式的选择之间产生了混淆。所以大家感觉对于设计模式只是停留在了了解层次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根吸收,设计模式有必要反复学习、理解。
四、大家对三层的理解
至于三层,大家谈了谈三层的划分,层与层之间参数的传递问题,三层与设计模式、数据库之间的问题。
提出问题:怎么分层才能更好的应用设计模式,进行系统设计?
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
师傅对徒弟的引导方式、徒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问题。一般徒弟遇到了问题会去问师傅或师哥师姐,有了第一次的答案徒弟在遇到问题就会去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久而久之当遇到问题就不去思考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产生的现象就是同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同一期的人的解决方法都一样,尽管有第二种第三种解决方法(如机房收费系统中设计模式的应用,八期的按七期的做,九期的按八期的做,几乎提高班所有人的都相差不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重在思考而不是拿来主义,不是拿来就用。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问题,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在巨人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