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架构:技术栈变化时的基础原则与潜在陷阱

文章探讨了初创公司在构建MVP时的技术栈选择原则,强调在初期应选择能最快完成任务的技术,而非过分追求可扩展性和维护性。随着公司发展,应考虑组织结构、团队合作模式、非功能性需求等因素来决定技术栈。Erik提出了“最后责任时刻”原则,避免过早做出不可逆的决策,并警告了电车陷阱、竖井和奶狗陷阱等潜在风险。他还讨论了如何在团队自主性和公司技术栈统一性间找到平衡,以及微服务在技术栈演进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文章目录


无论哪种公司都需要管理资金、技术,以及风险。其中,初创公司所要面临的巨大风险使其不得不转变传统理念,将风险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更快地获取经验。初创公司的起始可以选择绿野仙踪测试法,或者是从一个不被大公司看好的 MVP 落地页开始。

我在创业之初时,对自己无法更快地做出技术栈相关决策非常不满。如今,我已经在 TeamViewer 工作了好几年,在给五百强公司做过几个项目后,学到了不少技巧,并愿意在此分享出来。

这篇文章将引用《独角兽项目》这本书中的虚构角色 Erik,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分享。Erik 是创建了“DevOps 的三种方法的”的传奇人物,希望在这次采访中他能够帮到我们。

Stefan Miteski:Erik,让我们开门见山直切入主题吧。团队在构建 MVP 时,什么时候可以从“尽可能快”的理念转换为构建可延展性更强、更适于维护、可持续性更高的模式呢?

Erik:首先,不是所有的构想都需要代码来实现,用最便宜、最快的就行。我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最快完成任务的技术,哪怕这意味着我要用的某个低代码平台需要我在后续重写全部的代码,也都不是问题。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基于团队技术背景的决定。如果团队中有人懂 NodeJS,那就选择 NodeJS,如果有人会 Python 那就用 Python。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考虑最佳的质量过程、CI/CD,或者最佳敏捷方法。这些多余的累赘是初创公司在起始阶段不应思考的问题。在 MVP 阶段,你只需要做在黑客马拉松里会做的事。

简单来说,只有在拥有可能的收入资金后,可扩展性和流程才会变得重要。

Miteski:假设钱不是问题,那么在大公司中开发新项目这种情况呢?

Erik:这种情况也类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reedom3568

技术域不存在英雄主义,不进则退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