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FS error(pid 0):ubifs_get_sb:cannot open "ubi:nrootfs",error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U-Boot模式下挂载UBI文件系统时遇到的常见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包括分区设置错误、卷名不一致、分区卷名过长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实例和解决方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来讲一个关于UBI文件系统挂载的错误,我是在u-boot模式下挂载UBI文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如下图所示:


遇到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你的分区设置不正确导致的。可以到u-boot/include/configs/xxx.h相应的板子配置文件下去查看自己的分区设置是否正确。主要查看MTDPARTS_DEFAULT和CONFIG_BOOTARGS这两个宏的配置是否正确,MTDPARTS_DEFAULT是设置默认分区的,CONFIG_BOOTARGS是u-boot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的设置,如果这两个宏的设置不正确,内核就无法找到UBI文件系统所在的分区,就无法挂载文件系统。OK,我来说说当时我遇到过的几个错误吧。

1.分区设置与CONFIG_BOOTARGS中指定的分区不一致,导致错误,如下图所示:


这个错误是我当初的一时疏忽,以为mtd设备分区号是从1开始的,其实mtd设备的分区号是从0开始的。所以这里应该改成ubi.mtd = 3。

2.分区卷名和CONFIG_BOOTARGS中设置的卷名不一样导致错误,如图所示:


这个错误是由于当初我是修改别人的u-boot,忘记别人在设置分区的时候,UBI文件系统的分区的卷名为rootfs,而我在设置启动参数的时候设置成了ubifs。这里要么去改ubi分区的卷名为ubifs,要么改BOOTARGTS启动参数的设备名字为rootfs。两种修改都可以。

3.分区卷名太长,导致无法被识别,如图所示:


这个错误时分区名字太长导致的,具体想去研究这个错误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有关ubi文件系统挂载的函数,追踪u-boot/fs/ubifs/super.c目录下的open_ubi()打开ubi设备的这个函数,看看这个函数是如何根据传入的分区字符串的卷名去打开相应的ubi设备的。这里附上u-boot下open_ubi()函数的源码,如下图:


OK,以上是我在挂载UBI文件系统时候,关于“cannot open ubi”这个错误的几种经验之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一个UBIFS文件系统错误,具体错误信息是:"UBIFS error ubi3:0 pid 6 LEV 27 scanning failed"。根据提供的引用,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类似的UBIFS错误解决方案。但是,请注意,错误的具体原因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从引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1. 引用[1]提到一个错误是由于分区名字太长导致的,并建议查看u-boot/fs/ubifs/super.c目录下的open_ubi()函数。 2. 引用[2]提供了一个解决类似错误的步骤:先使用ubiattach命令附加MTD设备,然后挂载UBIFS文件系统。 3. 引用[3]是一个参考链接,但我们可以借鉴其思路。 然而,当前错误信息是“scanning failed”,这通常与扫描UBI卷时出现问题有关。可能的原因包括: - 硬件问题(如闪存损坏) - 文件系统损坏 - UBI卷配置错误(例如,卷不存在或参数不匹配)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步骤来解决问题: 步骤1: 检查MTD分区和UBI设备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MTD分区是否正确,以及UBI设备是否已经正确创建。使用以下命令查看MTD分区信息: cat /proc/mtd 步骤2: 附加UBI设备到MTD分区 使用`ubiattach`命令将UBI设备附加到对应的MTD分区。例如,如果错误中涉及ubi3,那么对应的MTD分区可能是mtd3(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命令格式如下: ubiattach -m <mtd_id> -d <ubi_device_number> 例如,将MTD分区3附加为UBI设备3: ubiattach -m 3 -d 3 步骤3: 检查UBI卷 使用`ubinfo`命令查看UBI设备的信息,特别是卷的信息: ubinfo -a 步骤4: 挂载UBIFS 如果UBI卷已经存在,尝试挂载它。例如: mount -t ubifs ubi3_0 /mnt 如果挂载失败,可能需要检查文件系统是否有损坏。可以尝试使用`ubifs_recovery`工具(如果有的话)进行修复,或者重新格式化UBI卷(注意:这会丢失数据)。 步骤5: 重新格式化UBI卷(如果必要) 如果文件系统损坏且无法修复,可能需要重新格式化卷。首先,使用`ubirmvol`命令删除卷,然后使用`ubimkvol`创建新卷,最后使用`mkfs.ubifs`制作文件系统并挂载。 但是,请注意,重新格式化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请确保在必要时才进行。 由于错误信息中提到了“scanning failed”,还有可能是由于UBI卷的LEB(逻辑擦除块)与PEB(物理擦除块)映射出现问题,或者坏块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检查闪存的状态。 如果上述步骤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内核日志或使用UBI/UBIFS的调试工具。 根据引用[1],我们还可以考虑查看内核源码中相关函数(如扫描函数)的实现,以确定错误-19(或其他错误码)的具体含义。但是当前错误信息没有给出错误码,只有“scanning failed”。因此,可能需要查看系统日志(dmesg)以获取更详细的错误信息。 建议操作: 1. 运行`dmesg | grep UBIFS`查看详细的错误日志。 2. 根据详细的错误码进一步搜索解决方案。 由于错误信息中出现了“LEV 27”,这可能是UBIFS的内部日志级别,不一定直接对应用户操作。因此,重点应放在前面的错误描述。 总结:首先尝试重新附加UBI设备,检查卷是否存在,然后尝试挂载。如果失败,考虑文件系统损坏的可能性,并尝试修复或重新创建卷。 注意:在重新创建卷之前,请确保备份重要数据(如果可能)。 相关问题: 1. 如何查看MTD分区信息? 2. 如何将MTD分区附加到UBI设备? 3. 如何创建和删除UBI卷? 4. 如何制作UBIFS文件系统? 5. 如何调试UBIFS文件系统错误?</think>### UBIFS错误 "ubi3:0 pid 6 LEV 27 scanning failed" 解决方案 #### 错误分析 该错误表明UBI文件系统在扫描ubi3设备时失败(错误码-27),可能原因包括: 1. **MTD分区未正确附加**:UBI设备未正确关联到物理MTD分区 2. **卷名不匹配**:挂载请求的卷名与UBI卷实际名称不一致 3. **文件系统损坏**:闪存数据损坏或未正确格式化 4. **参数错误**:VID头偏移量或擦除块大小配置错误 #### 解决步骤 1. **检查MTD分区映射** ```bash cat /proc/mtd # 确认mtd3是否存在 ubinfo -a # 检查UBI设备状态 ``` 若ubi3未显示,需重新附加设备: ```bash ubiattach -m 3 -d 3 # 将mtd3附加为ubi3 ``` 2. **验证卷名一致性** ```bash ubinfo -d 3 # 查看ubi3的卷名 ``` 挂载时需使用实际卷名(如`ubi3:rootfs`而非`ubi3:0`): ```bash mount -t ubifs ubi3:rootfs /mnt ``` 3. **修复文件系统** 若扫描失败由数据损坏引起: ```bash ubirecovery -d 3 # 尝试恢复 ubifsck /dev/ubi3_0 # 文件系统检查 ``` 4. **指定VID头偏移量** 参考引用[2],添加偏移量参数: ```bash ubiattach -m 3 -d 3 -O 2048 # 典型NAND闪存偏移值 ``` 5. **重建UBI卷(终极方案)** ```bash ubirmvol /dev/ubi3 -N rootfs # 删除卷 ubimkvol /dev/ubi3 -N rootfs -s 100MiB # 重建卷 mkfs.ubifs -r /data -o ubifs.img # 重做文件系统 ubiupdatevol /dev/ubi3_0 ubifs.img # 写入数据 ``` #### 技术原理 错误源于UBI扫描过程(`drivers/mtd/ubi/scan.c`): 1. 扫描器遍历物理擦除块(PEB) 2. 解析每个PEB的EC头(擦除计数)和VID头(卷信息) 3. 错误-27表示`UBI_IO_BAD_HDR_EBADMSG`,通常由: - 头部校验和失败 - 卷ID与预期不匹配 - 闪存位翻转未纠正 > 建议检查内核日志`dmesg | grep UBI`获取具体失败位置,可参考u-boot源码的`open_ubi()`实现[^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