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空域蕴藏万亿机遇,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量级,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等新业态正破茧而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赛道,覆盖30余个应用场景的产业链年增速超33%——唯有水大鱼大的产业生态,才能托起真正的高端突围。
低空经济正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
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5年作为低空经济元年,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市场前景如何,产业发展方向和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企业机遇点在哪里,还需要冷静分析。
如何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能够最大限度提供企业生存发展机遇期,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市场规模、政策前景、市场发展趋势、产业链条长度、产业链条宽度等五个方面来看。
首先,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是市场规模。
深海有蛟龙,高山密林有猛虎,小树林里可能只有田鼠。只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体量,在产业集中度不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承载更多的创新企业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环境,是无法孕育符合国有和民营投资机构期待的创新型企业。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
这一千米低空中蕴藏着巨大潜力的万亿甚至十万亿赛道。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的显著扩张,实际上是提振经济需要释放更多有市场价值的赛道。通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农林牧副渔等传统产业,也可以服务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维持市场规模更关键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