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充斥着各种类型的提示词模板,也有大量的文章在写提示词工程,那么提示词和提示词工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一、提示词与提示词工程的起源与定义
提示词(Prompt)的概念最早伴随大语言模型(LLM)的兴起而普及。2020年后,随着GPT-3等模型的突破性进展,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逐渐成为一门系统性学科。特别是吴恩达在YouTube上分享的提示词工程一系列教学视频后,更把让提示词工程一次在AI专业领域被熟知。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提示词和提示词工程这个概念呢?我们先从下面这张图来看:
首先,提示词是与生成式AI大模型进行交互的主要手段。
其次,提示词的内容包含来源,包括数据库信息、提示词的库、使用者自己输入的内容等;
最后,这些提示词的内容按照提示词的规范、一定的方法最终组合为一段提示词,提交给AI大模型。
因此,我们可以给提示词和提示词工程下一个概念就是:
1.1 概念解读
• 提示词:用户向AI模型输入的指令或问题,例如“写一篇关于碳中和的科普文章”。
提示词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提示词,我们可以引导模型生成预期的内容,从而使其在特定任务上表现更好。提示词可以是直接的提问、陈述、描述或是带有上下文的句子。
• 提示词工程:围绕提示词设计、优化和评估的系统化方法,包含结构设计、上下文管理、模型行为控制等。
提示词和提示词工程的区别就是:
提示词是单次交互的“指令(Instructions)”,而提示词工程是涵盖全流程的“方法论(Methodologies)”。
提示词工程需考虑模型特性(如推理能力、知识边界)、任务场景(如创作类vs分析类)和用户需求(如风格、格式)的协同优化。
比如:传统的模糊指令如“写首诗” → AI可能生成《量子力学的十四行抒情》,而结构化提示如“用李白风格写七夕情诗,每句含‘星河’意象” → 输出浪漫且符合预期的诗句。
提示词工程让普通用户无需懂代码,就能通过自然语言“编程”大模型,被称为“非程序员与大模型对话的API接口”。
系统提示词和用户提示词
系统提示词的原理:
我们知道AI大模型本身是没有记忆功能的,那为什么我们使用AI大模型对话时,他能够记住我们的上下文信息呢?
本质上来说:我们使用的对话界面是专门开发出的“AI大模型的对话应用”,这个应用本身使用了存储,来存储我们之前的对话和大模型的输出,你下次再对话式,AI大模型对话应用其实是把你之前的输入内容、输出内容连同你本次的内容一块给到大模型,重新输出的。所以,在AI大模型开发中,为了让AI大模型始终能够在一个特定领域内回答,我们就给AI大模型设定“系统提示词”,相当于每次对话AI大模型都会携带这个系统提示词与AI大模型进行对话。所以,我们可以给系统提示词和用户提示词进行一个定义:
• 系统提示词:用来定义大模型的角色、行为规范和回答的框架,是全局性的提示词,每次回话都会自动携带的。• 用户提示词:即用户输入给大模型的具体指令,用来表明用户希望它做什么。
1.2 为什么需要提示词?——大模型的“对话密码”
大型语言模型本质是概率生成器,其输出依赖输入的上下文(context)相关性。例如:输入“量子力学是什么?” → 模型根据概率分布生成基础解释。输入“用火锅店经营比喻量子纠缠” → 触发模型构建跨领域类比。提示词的核心价值降低模糊性:明确指令可缩小模型的“猜测空间”。例如“面向30岁职场女性的时间管理指南”比“写时间管理文章”更精准。激发模型潜力:通过结构化提示(如分步推理、角色代入)可解锁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案例:跨境电商文案优化中,提示词可嵌入SEO关键词并规避文化禁忌)
二、提示词如何构成?
提示词构成要素对于非工程师的项目,我们日常使用AI大模型时,我们一般仅需要按照prompt的基本构成要素,就可以完成我们90%以上的工作任务。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Prompt应该包含清晰的指示、相关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的例子、明确的输入以及期望的输出格式描述。
指示(Instructions) - 关键词:任务描述(“明确KPI”)这是提示词的灵魂,相当于给大模型下达“工作订单”。模糊指令如“写篇文章”会让大模型陷入迷茫,而精准任务描述能直接锁定输出方向。案例:“撰写一篇面向职场新人的时间管理指南,包含3个实用工具和真实案例”
上下文(Context) - 关键词:背景信息(“装导航地图”)通过上下文背景信息能框定大模型的认知边界。当你说“分析销量”,而没有在上下文限制领域,大模型可能从宇宙大爆炸讲起。案例:“你是一家母婴电商的数据分析师,需对比2024年Q1-Q3纸尿裤品类在长三角地区的销售数据”
例子(Examples) - 关键词:示范学习(“参考答案”)人类需要范文指导,大模型也需要案例锚定输出标准。案例:“请用小红书爆款笔记风格写防晒霜推荐,参考示例: 标题:今夏晒不黑的秘密被我挖到了! 正文:姐妹们!这个SPF50+的防晒霜居然能当素颜霜用...”
输入(Input) - 关键词:数据输入(“加工原料”)大模型不是全知上帝,也有幻觉问题,经常性已读乱回。结构化输入数据能避免“凭空瞎编”。案例:“根据以下用户调研数据生成报告: - 受访者:500名25-35岁一线城市白领 - 痛点TOP3:通勤时间长(68%)、会议低效(55%)、加班文化(49%)”
输出(Output)- 关键词:结果格式(“设计图纸”)不规定输出形式,AI可能把周报写成《西游记》降妖报告。格式指令是交付质量的保险杠。案例:“用Markdown表格对比3款项目管理软件,包含价格、核心功能、适用团队规模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