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 秦汉政治

秦汉政治

持续更新中

本文参考如下资料整理而成,仅录而不论。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卷一(秦汉三国)》
- 安作璋《秦汉史十讲》
- 段鸣镝《帝国的兴衰》
......
下文中参考源不再逐一标注

政治制度

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

单就制度而言,也该先定一范围:

  • 政府的组织
  • 考试与选举
  • 赋税制度
  • 国防与兵役制度

政府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职权分配。需关注两点:皇室与政府的职权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皇权与相权之划分,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

秦汉政治

秦汉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无论是按照西周封建论的说法,还是战国封建论的说法,封建地主经济基础的最后巩固和全部封建上层建筑的最后完成,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宣帝)

在汉实施郡县制度的同时,又有封国制度存在,这是和秦制最大的区别。

秦汉政府组织

秦之设官,多不沿袭于古,分其职掌,使互钳制,所以防专擅也。

中央

秦汉中央政府组织:三公九卿制(政府最高长官)

秦以丞相总庶政,太尉掌兵事,别设御史大夫,司纠察之任,取分权制。

官名职掌备考
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有左右《史记·秦纪》,武王二年,初置丞相。庄襄王元年,秦相国吕不韦。
太尉掌武事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一曰中丞《史记·李斯传》,拜赵高为中丞相。疑即中丞,不则中字当衍,以《纪》称高为丞相也。
前后左右将军《汉书·百官公卿表》,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
to do

地方

秦为郡县两级,守令各有佐贰,分掌军民事。更设监御史以监郡,其相制同于中央。

县以下置有乡官。

汉之官职,大率沿秦之旧。文景后,始间有增置及更改者。

汉官以所食俸之多寡,明其秩之尊卑,故称官恒曰若干石。

中央

类别官名-沿秦官名-汉改制职掌秩禄备考
上公太师
太傅
太保
三公丞相大司徒总理庶政,辅佐国君万石
太尉大司马全国军政万石
御史大夫大司空言论及纠察之事万石
九卿奉常太常祭祀中两千石
郎中令光禄勋宫殿掖门中两千石
卫尉中大夫令宫门卫屯兵中两千石
太仆舆服车马中两千石
廷尉大理刑狱中两千石
典客大行令/大鸿胪宾客朝觐之事中两千石
宗正宗伯王族之事中两千石
治粟内史大农令/大司农谷货中两千石
少府山泽租税中两千石
列卿中尉执金吾徼循京师两千石
将作少府将作大匠治宫室两千石
典属国掌蛮夷降者两千石
水衡都尉掌上林苑两千石
宫官詹事皇后、太子家事两千石
长信詹事/长信少府/长乐少府皇太后宫两千石
将行大长秋皇后卿两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两千石
军官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列将军

九卿中,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七卿,照名义,都管的是皇家私事,而不是政府公务,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政治,还有很多古代封建制度下遗留的陈迹。另外两卿,大司农和少府,都是主管财政经济,大司农主管政府经济,少府主管皇室经济。

地方

汉地方官为二级制度,以郡国统县。

察郡事,秦有监御史,汉兴省之。武帝置部刺史,以六条问事。

刺史与州

中央特派专员到地方来调查的叫“刺史”。全国共分为十三个调查区,每个区派一名刺史。

汉朝的行政机构并无“州”这一级,州只是区域的名称。刺史在这时并非郡的上级官,而是中央临时派遣的考察使节,按其职务的性质则为“部”,所以称为“部刺史”。这时部刺史既无一定官署,也无权直接处理地方政事,所以它还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吏。

刺史上属御史丞。宫内另有十五个侍御史,专事劾奏中央及皇宫事务。部刺史与侍刺史均报告给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隶属三公,主责监察。

现在总结的还比较浅显,随着阅读更多的相关著作后我再慢慢加吧,等我啥时候有时间的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