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结合例子讲一二级缓存及应用场景
一级缓存基于sqlsession,默认开启,同一个sqlsession查询,先从一级缓存中获取,没有再回源,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提交时数据回源、删除缓存,sqlsession关闭时删除一级缓存。
Spring和MyBatis整合时, 每次查询之后都要进行关闭sqlSession,关闭之后数据被清空。所以spring整合之后,如果没有事务,一级缓存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如果开启二级缓存,关闭sqlsession后,会把该sqlsession一级缓存中的数据添加到namespace的二级缓存中。这样,缓存在sqlsession关闭之后依然存在。
二级缓存基于namespace,默认关闭,同一个namespace共享,通过useCache=true开启,通过flashCache=true设置当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时删除缓存。
总结:
应用场景:对于查询多commit少且用户对查询结果实时性要求不高,此时采用mybatis二级缓存技术降低数据库访问量,提高访问速度。
开启二级缓存考虑的问题:
1)对该表的操作与查询都在同一个namespace下,其他的namespace如果有操作,就会发生数据的脏读。
2)对关联表的查询,关联的所有表的操作都必须在同一个namespace。
3)需要将要缓存的pojo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原因:开启了二级缓存后,还需要将要缓存的pojo实现Serializable接口,为了将缓存数据取出执行反序列化操作,因为二级缓存数据存储介质多种多样,不一定只存在内存中,有可能存在硬盘中,如果我们要再取这个缓存的话,就需要反序列化了。所以mybatis中的pojo都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二级缓存是建立在同一个namespace下的,如果对表的操作查询可能有多个namespace,那么得到的数据就是错误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订单和订单详情,orderMapper、orderDetailMapper。在查询订单详情时我们需要把订单信息也查询出来,那么这个订单详情的信息被二级缓存在orderDetailMapper的namespace中,这个时候有人要修改订单的基本信息,那就是在orderMapper的namespace下修改,他是不会影响到orderDetailMapper的缓存的,那么你再次查找订单详情时,拿到的是缓存的数据,这个数据其实已经是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