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报告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函数编程,以及设计比较完备的测试用例完成对小程序的测试
实验内容:用函数完成分段数学函数的求解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double x1=0.3, x2=0.8; //定义为全局常变量,方便,易维护
double f(double);
int main( )
{
}
double f(double x)
{
}
测试用例设计及测试结果(请程序设计者将“?”位置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1) 遵循“判定/条件测试”覆盖原则(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我设计了三组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及结果如下
序号
1
2
3
(2)判定的边界值是测试的“敏感”区,针对本程序的两个边界值,我设计了下面的两组测试用例,测试方案及结果如下
序号
4
5
经验积累:
1. 程序的测试也是技术活,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设计用于测试的输入,将执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对比后才能得出结论。程序工作并不是能输出结果(不管对错)就视为完成。
2.函数的调用 首先定义函数数据型 再定义一个函数的名字再用括号定义用到的数据类型及变量的名称例:int max(int x,int y)
3.调用该函数时 写同样的代码再在花括号内写执行所调用函数的功能语句。在被调用的函数中一定要加一个 return语句,把值反馈给main函数 如return z;
z就是被调用的函数所计算出来的值 把他交给main函数再执行main函数。且 z一定要定义出数据类型 不能直接就是数字否则返回main函数的就是那个数字 再计算都是徒劳的。
上机感言:学了半天终于知道return是干啥的了
会调用函数了,可以做更大的程序了。